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地红子根

输入关键字:

地红子根

《中药大辞典》:地红子根

药材名称地红子根

拼音Dì Hónɡ Zǐ Gēn

出处《贵州民间药物》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小叶平枝灰栒子。全年可采。

原形态小叶平枝灰栒子,又名:矮红子。

半常绿低矮灌木,高约80厘米。枝横张开展,有平贴短柔毛。单叶互生,或近簇生于短枝末端,叶片椭圆形或卵圆形,长3~6毫米,先端圆,有凸尖头,上面亮绿色,无毛,下面有少数平贴的毛。花淡红色,几无柄,1-2朵生于距状短侧枝的顶端;萼筒管形,先端5裂,外被柔毛;花瓣5;雄蕊约15枚;花柱2。梨果状核果,卵形或球形,长约5毫米,熟时红色,内有3核。花期6月。果期9月。

生境分部生于山野。分布四川、湖北、贵州、云南等地。

性味性凉,味酸涩。

功能主治清热除湿。

复方①治下痢腹痛:地红子根五钱,朱砂莲三钱,吴萸子、银花各一钱。煎水服,一日三次,每次半碗。

②治红痢:地红子根一两。煎水服。

③治吐血:地红子根二两。煎水服。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地红子根

药材名称地红子根

拼音Dì Hónɡ Zǐ Gēn

英文名Root of Ground Cotoneaster

出处出自《贵州民间药物》

来源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小叶平枝灰栒子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toneaster horizontalis Decne. Var. Perpusilla Schneid.

采收和储藏:全年可采。

原形态小叶平枝灰栒子 落叶或半常绿平铺灌木,高不超过50cm。小枝圆柱形,黑褐色。叶互生;叶柄极短,被柔毛;托叶钻形,早落;叶片近圆形或宽楔椭圆形,较小,长6-8mm,先端急尖,基部楔形,全缘,上面无毛,下面被疏平贴柔毛。花1-2朵;萼筒钟状,内面无毛;萼片三角形,先端急尖,外面微具短柔毛;花瓣直立,倒卵形,先端钝圆,粉红色;雄蕊短于花瓣;花柱离生,短于雄蕊。果实椭圆形,长5-6mm。花期5-6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500-2400m的山岩上或山坡多石地。

资源分布:分布四川、湖北、贵州、陕西等地。

性味酸、涩;凉

归经肝、胃经

功能主治清热,除湿,止血,止痛。主痢疾,白带,吐血,痛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检索地红子根 ==>】 古籍全文检索:地红子根     全站站内检索:地红子根
石南散
石南丸
石南圆
石楠肤子酒
石皮汤
石松浸酒
石韦散
石韦饮子
石苇散
石燕丸
石英汤
石珍散
石钟乳丸
石子汤
实脾散
食郁汤
史国公浸酒方
史国公药酒
使君子圆
视星膏
柿饼丸
柿蒂汤
柿灰散
柿钱散
柿霜丸
柿叶速溶饮
释擎汤
释疑汤
收口生肌散
收湿粉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