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地瓜果

输入关键字:

地瓜果

《中药大辞典》:地瓜果

药材名称地瓜果

拼音Dì Guā Guǒ

别名地郎果(《贵州民间药物》),枇杷果(《贵州草药》)。

出处《贵州民间药物》

来源为桑科植物地瓜果实。夏季采取尚未成熟的果实,晒干。

性味《贵州民间药物》:"味甜。"

功能主治《贵州民间药物》:"清热散毒,祛风除湿。治咽喉疼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或用开水磨汁。

复方①治梅毒:地瓜果一两,野枇杷一两,大麦冬五钱,小麦冬七钱。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②治咽喉疼痛:枇杷果(嫩的)晒干,每次三钱,泡开水服。(《贵州民间药物》)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地瓜果

药材名称地瓜果

拼音Dì Guā Guǒ

别名地石榴、地郎果、枇杷果、地瓜

出处出自《贵州民间药物》

来源药材基源:为桑科植物地瓜榕的隐花果(榕果),晒干。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Ficus tikoua Bur.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尚未成熟的隐花果(榕果),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落叶匍匐灌木。全株有乳汁。茎圆柱形或略扁,棕褐色,分枝多,节略膨大,触地生细长不定根。单叶互生;叶柄长1-2cm;叶片坚纸质,卵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1.6-8cm,宽l-4cm,先瑞钝尖,基部近圆形或浅心形,边缘有疏浅波状锯齿,上面绿色,被短刺毛,粗糙,下面浅绿色,沿脉被短毛;具三出脉,侧脉3-4对。隐头花序,成对或簇生于无叶的短枝上,常理于土内,球形或卵圆形,直径1-2cm,成熟时淡红色;基生苞片3;雄花及瘿花生于同一花序托内,花被片2-6,雄蕊1-3(-6);雌花生于另一花序托内。果为瘦果。花期4-6月,果期6-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低山区的疏林、山坡、沟边或旷野草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陕西、湖北、湖南、广西、西藏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隐花果呈球形或卵圆形,直径0.4-l.2cm。表面黄绿或淡红色,皱缩,基部有短柄。剖开后可见肉质花托内壁着生许多小瘦果。气微,味微计、微涩。

性味味甘;性微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涩精止遗。主咽喉肿痛;遗精滑精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30g;或用开水泡饮。

各家论述《贵州民间药物》:清热散毒,祛风除湿。治咽喉疼痛。

摘录《中华本草》



【检索地瓜果 ==>】 古籍全文检索:地瓜果     全站站内检索:地瓜果
六味人参麦门冬散
六味三棱丸
六味生脉汤
六味顺气散
六味汤
六味稀痘饮
六味香薷饮
六味消风痰散
六味异功煎
六味饮
六味追风散
六物附子汤
【处方】白檀香1两,沉束香1两,丁香1两,零陵香1两,甘松香1两,八角香1两。 【制法】上为粗末,入3升蜜中浸之,封口,经7日或10日,取出于火上微温,下筛去滓,乃入三柰子细末5钱、小脑末3钱、冬瓜仁细末7两或10两,搅匀,再下疏筛,贮器中用之。 【功能主治】冬寒冻伤、皲瘃。 【用法用量】其滓作团,于火中烧之甚佳,谓之江梅香。 【摘录】《东医宝鉴·杂病篇》卷九
六物胡粉膏
六物黄芩汤
六物煎
六物解毒汤
六物解肌汤
六物麻黄汤
六物灭瘢膏
六物散
六物汤
六物丸
六仙散
六香膏
六香散
六星散
六一木通汤
六一泥饮
六一散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