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大叶马尾连

输入关键字:

大叶马尾连

《中药大辞典》:大叶马尾连

药材名称大叶马尾连

拼音Dà Yè Mǎ Yǐ Lián

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来源毛茛科植物大叶唐松草根茎

原形态大叶唐松草,又名:蓝蓬草。

多年生草本,高35~110厘米。须根多数,粗纤维状,表面被黄褐色茸毛。根出叶3回3出复叶,具长柄,长18~20厘米;茎生叶通常2回3出复叶,柄短,基部鞘状;小叶片宽卵形或菱状卵圆形,长3~10厘米,宽2~9厘米,先端锐尖或尾尖,基部宽楔形或浅心形,边缘具粗齿,有时顶端具3浅裂,上表面浓绿色,下面被白霜。花序圆锥状,长20~40厘米;萼片倒卵状椭圆形,长3~4毫米,白色,外面带紫红晕,早落;无花瓣;雄蕊多数;花丝上部倒披针形;心皮3~5,花柱细长,柱头细,向内侧钩曲。瘦果狭卵形,无柄,长约5毫米,纵肋8,先端渐狭并钩曲为长嘴状。花期8~9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部生于山谷溪沟、路边草丛或林缘的阴湿处。分布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湖南、河南等地。

功能主治治下痢腹痛,目红肿痛。

用法用量根一两,水煎,冲白糖,早晚饭前各服一次。

备注同属植物翅果唐松草,参见"翅果唐松草"条;尖叶唐松草,又名:石笋还阳,分布浙江、四川、湖南、江西、广东、广西、福建;华东唐松草,分布江苏、浙江、江西、安徽。上述品种在浙江民间与大叶马尾连同等入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大叶马尾连

药材名称大叶马尾连

拼音Dà Yè Mǎ Yǐ Lián

英文名Root and Rhizome of Faber Meadowrue

出处出自《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大叶唐松草尖叶唐松草和华东唐松草的根及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Thalictrum faberi Ulbr.[T.Macrophyllum Migo]2.Thalictrum acutifolium(Hand.-Mazz.)Boivi[T.clavatum DC.var.acutifolium Hand.-Mazz.]3.Thalictrum fortunei S.Moore

采收和储藏:春季至秋季采收,剪去地上茎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1.大叶唐松草,多年生草本,高35-110cm。全株无毛。根状茎短,有多数须根。茎直立,上部分枝。叶五生;叶柄长4.5-6cm,基部有鞘;托叶狭,全缘;基生叶在开花时枯萎,茎下部叶为二至三回三出复叶;叶片长达30cm;小叶大,坚纸质,宽卵形或近菱形,长5-10cm,宽3.5-9cm,先端急尖或微钝,基部圆形、浅心形或截形,3浅裂,边缘每侧有5-10不等大粗牙齿,上面叶脉近平,下面叶脉隆起,网脉明显;小叶柄长1.5-4cm。圆锥状花序,长20-40cm;花两性,花梗细,长3-7mm;萼片4,花瓣状,宽椭圆形,长3-3.5mm,白色,早落;无花瓣;雄蕊多数,花丝比花药窄或等宽,长5-7mm,下部丝状,花药长圆形,长1-2mm;心皮3-6,花柱与子房等长,稍拳卷,柱头生于腹面。瘦果狭卵形,长5-6mm,约有10条纵助,宿存花柱长约1mm,拳卷。花期7-8月,果期8-9月。

2.尖叶唐松草,多年生草本,高25-65cm。无毛或有时叶背面疏被短柔毛。根肉质,胡萝卜形,长约5cm,粗达4mm。茎直立,中部以上分枝。叶互生;叶柄长10-20cm;基生叶2-3;二回三出复叶;叶片长7-18cm;小叶草质,卵形,长2.3-5cm,宽1-3cm,先端急尖或钝,基部圆形、国楔形或心形,不分裂或不明显3浅裂,边缘有疏牙齿;茎生叶较小;有短柄。复单歧聚伞花序呈伞房状,无毛;花两性,花梗长3-8mm;萼片4,花瓣状,卵形,长约2mm,白色或带粉红色,早落;花瓣无;雄蕊多数,长达5mm,花丝上部比花药宽,下部丝状,花药长圆形,长0.8-1.3mm;心皮6-12,有细柄,花柱短,柱头生于腹面。瘦果狭长圆形,扁,稍不对称,有时弯曲,长3-4.5mm,宽0.6-1.2mm,有8条纵助,果柄长1-2.5mm。花期4-7月,果期5-8月。

3.华东唐松草,多年生草本,高20-70cm。全株无毛。茎下部或中部分枝。叶互生;叶柄长约6cm,基部有鞘;托叶膜质,半圆形,全缘;叶为二至三回三出复叶;小叶草质,倒卵形或近圆形,长1-2.5cm,宽0.8-2.3cm,先端圆,基部圆或浅心形,不明显3浅裂或有5-7浅圆齿,脉在下面隆起,网脉明显。单歧聚伞花序,花两性,花梗细,长0.6-1.6cm;萼片4,花瓣状,倒卵形,长3-4.5mm,白色或淡紫色,早落;花瓣无;雄蕊多数,花丝比花药略宽,下部窄,花药椭圆形,长0.5-1.2mm,先端钝;心皮3-6,长圆形,长2-2.5mm,花柱短,先端弯曲,柱头生于腹面。瘦果圆柱状纺锤形,长4-5mm,有6-8条纵助,宿存花柱长1-1.2mm,先端拳卷。花期4-5月,果期5-7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生于海拔600-1300m的山地林下。

2.生于山地、林缘湿润处或山谷地带。

3.生于丘陵地带或山地林下阴湿处。

资源分布:1.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南。

2.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

3.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

性状1.性状鉴别 大叶唐松草根状茎短,下部密生数十条细根。细根长约10cm,直径约1mm;表面棕褐色,皮部较疏松;质硬而脆,易折断;味苦。

2.显微鉴别 大叶唐松草 根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有的可见根毛。皮层有石细胞散在;内皮层明显。韧皮部较宽。中央为后生本质部,周围有大型纤维4束与木质部束间隔排列。

化学成分1.大叶后松草 根含大叶唐松草碱(thalifaberine),大叶唐松草宾碱(thalifabine),黄刹灵(hangshanine),去氢黄刹灵(dehydrohuangshanine),大叶唐松草定碱(faberidine),大叶唐松草巴亭碱(thalifabatine),去氢大叶唐松草碱(dehydrothalifaberine),大叶唐松草星碱(thalifasine),大叶唐松草拉品碱(thalifarapine),大叶唐松草诺宁碱(faberonine),大叶唐松草拉宁碱(thalifaboranine),大叶唐松草兰定碱(thalifalandine),大叶唐松草拉明碱(thalifaboramine),罗氏唐松草碱甲醚(O-methylthalibrine),唐松草檗碱甲醚(O-methylthalicberine),皱唐松草定碱(thalrugosidine),唐松草舒平碱(thaligosine),深山黄堇碱(pallidine),N-去甲基厚果唐松草次碱(N-demethylthalidasine)、厚果唐松草次碱(thalidasine),小唐松草西宾碱(thaliracebine),唐松草飞宁碱(thalifinine),小檗碱(berberine),药根碱(jatrorrihizine),木兰花碱(magnoflorine)以及延胡索酸(fumaric acid),棕榈酸(palmitic acid),β-谷甾醇(β-sitosterol),5-三羟基-7-甲氧基黄酮(3,4',5-trihydroxy-7-methoxyflavone)。

2.尖叶唐松草 根茎含氧化小檗碱(oxyberberine),尖叶唐松草定碱(acutifolidine),木防己宁碱(trilobinine),棕榈酸甲酯(methyl palmitate),亚油酸甲酯(methyllinoeate),β-谷甾醇(β-sitosterol),正三十五烷(pentatriacontane),正二十九烷(nonacosane)。

3.华东唐松草 根茎合华东唐松草碱(thalifortine),阿罗莫灵碱(aromoline),N-苯基-2-萘胺(N-phenyl-2-naphthylamine)。

药理作用1.抗癌作用 大叶唐松草中的原果后松草次碱有明显抗癌活性,腹腔注射70mg/kg,每日1次,共10d,对小鼠艾氏腹水癌的抑制率为50%,对小鼠肉瘤S180为25%。每日皮下注射42mg/kg,共7d,对大鼠瓦克肉瘤W256为38.8%,每日腹腔注射100mg/kg,共10d,对小鼠Lewis肺癌为50%-58%,200mg/kg对大鼠W256也有显着的抑制作用。厚果唐松草次碱制成多相脂质体后抗癌活性有所提高。

2.抗菌作用 厚果唐松草次碱于0.1mg/ml对葡萄球菌、粪链球菌、大肠杆菌、肺炎杆菌、绿脓杆菌、败血杆菌、痢疾杆菌、变形杆菌、鼠伤寒杆菌、白色念珠菌和鸡沙门菌均有抑制作用。此外,大叶唐松草中所含的唐松草西宾碱及唐松草飞宁碱也有显着抑菌作用,其对包皮垢分枝杆菌的最小抑制浓度(MIC)分别为0.1mg/ml和0.05mg/ml,而厚果唐松草次碱则为0.025mg/ml。

3.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厚果唐松草次碱、唐松草西宾碱及唐松草飞宁碱均有降压作用,厚果店松草次碱4mg/kg静注于兔,可使血压下降2.39kPa,持续3min,唐松草西宾碱静注0.1mg/kg,血压下降2.66-2.93kPa,作用持续30s;唐松草飞宁碱静注0.1-1mg/kg,可使血压下降1.33-3.06kPa,维持30s。

4.体内过程 盐酸厚果唐松草次碱及其多相脂质体给小鼠单次尾静脉注射24mg/kg,药时曲线均符合开放双隔室模型,双指数方程分别为C=21.446e\-0.536+4.356e\-0.0623t及C=23.73e\-0.1972t+1. 203e\-0.0294t。其中α、β相半衰期分别1. 293,11.12min及3.52,23.58min,两种剂型的药动学过程有显着差异,脂质体使厚果唐松草次碱在血循环中维持较高浓度和较长维持时间。

5.毒性 厚果唐松草次碱小鼠LD50腹腔注射为520mg/kg,静注为120mg/kg。

性味味苦;性寒

归经归大肠;肝经

功能主治清热;泻火;解毒。主主治痢疾;腹泻;目赤肿痛;湿热黄疸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注意脾胃虚寒者慎服。

临床应用治下痢腹痛,目红肿痛。根一两,水煎,冲白糖,早晚饭前各服一次。

摘录《中华本草》



【检索大叶马尾连 ==>】 古籍全文检索:大叶马尾连     全站站内检索:大叶马尾连
阿艾丸
阿艾五苓散
阿菜汤
阿芙蓉酒
阿伽陀药
阿魏搐鼻散
阿魏膏
阿魏膏药
阿魏化痞膏
阿魏化痞散
阿魏积块丸
阿魏雷丸散
阿魏理中丸
阿魏良姜丸
阿魏软坚散
阿魏散
阿魏麝香散
阿魏通经丸
阿魏丸
阿魏万灵膏
阿魏香槟丸
阿魏消瘤汤
阿魏消痞丸
阿魏雄黄丸
阿魏撞气丸
挨积丸
挨积圆
挨癖丸
艾柏饮
艾肠泥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