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冯氏锦囊秘录

> 杂症痘疹药性主治全参卷四十 白茯苓

白茯苓

生于古松之下,感土木之气而成,故味甘淡,性平,无毒。入手足少阴、手太阳、足太阴、阳明经、阳中之阴也。甘能补中,淡能利窍,故为渗湿扶脾、解热散结、利水补中之要药。专入脾肾功多。如入补脾药中,宜不制者,方得淡渗之功,若入补阴药中,宜人乳拌晒,以减淡渗之势。茯神抱木而生,有根据守之义,故专入心经,为安种益智健忘却惊之需,其心木名黄松节,治伤风口眼歪斜,毒风筋挛不语,凡神惊掣,虚而健忘,其所主与伏神大同小异耳。 白茯苓,主胸胁逆气,腹中痰水,忧恚惊恐,寒热烦满,心下结痛,咳逆舌干,水肿淋结,五劳七伤,安胎气暖腰膝,生津液健脾驱痰火,益肺利血,渗湿安魂,却惊开胃浓肠,上以渗脾肺之湿,下以伐肝肾之邪,故为利水燥湿之要药。入四君,则佐参术以渗脾家之湿。入六味,则使泽泻以行肾邪之余。赤入心脾小肠,专功泻热利水。白者兼补,赤者专泻。白者入壬癸,赤者之丙丁。茯神专补心经,主恍惚惊悸,恚怒健忘,辟不详开心智,安魂魄养精神,盖假松之气,而津盛发泄于外以成者为茯苓,其内守抱根而生者为茯神,有根据附之义,为收敛神气之用,取静而能安也。 茯苓皮,本性淡而能渗湿,色黑而象水,故入五皮汤中,以为利水消肿之剂。琥珀亦松液精华凝结地中千年而成象,故生于阳而成于阴也,属阳与金,色赤味甘,肝心脾小肠血分之药。本性燥而渗湿,故亦和水,辛温而色赤,故能消瘀,资禀敛涩,故能长肌,成于冲净,故能定魄。 主治(痘疹合参) 茯苓,利水除湿,益气和中,本为扶脾养胃之药,但多淡渗走利之功,故于痘疮灌浆时忌服,恐令水气下行,外不行浆,内防发渴,惟泄泻者,水泡者,及收靥时并用之。赤者惟利水泻热而不补,如小便多,及汗多阴虚者,所当忌也。 按∶茯苓假土之精气,松之余气而成,无中生有得地浓之精,为脾家之要药。《素问》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肺。调通水道,下输膀胱。则利水之药,皆上行而后下降也。洁古谓其上升,东垣谓其下降,各不相皆也。但小便频多,其源甚异。 《经》云∶肺气盛则便数,虚则小便遗,心虚则少气遗尿,下焦虚则遗尿,胞络移热于膀胱则遗尿,膀胱不约为遗,厥阴病则遗尿,所谓肺气盛者,实热也。宜茯苓以渗其热,故曰小便多者能止也。若肺虚心虚,胞络热厥阴病,皆虚火也必上热下寒,所当升阳,膀胱不约,下焦虚者,乃火投于水,水泉不藏,必肢冷脉迟,当用温热,皆非茯苓可治,故曰阴虚者,不宜用也。茯神抱根而生,有根据守之义,故魂不守舍者用以安之。赤者入丙丁,但主导赤而已。

返回目录 >> 《冯氏锦囊秘录》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