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冯氏锦囊秘录

> 痘疹全集卷二十五(发热门) 惊搐

惊搐

凡惊搐而在痘未出之时,则是毒火上逼,神魂为之不安,不能自主,而乃目睛上窜,惊叫暴厥,有如惊风之状,此乃欲出之后,治宜表痘而兼泻肝,利水。泻肝则风去,利水则热除,风热既退,则痘出而惊自愈矣。切不可妄投凉剂,盖心主一凉,气血随敛,毒邪内蓄而反危矣。若痘既见而有此者,是热毒未解,尚宜疏通血脉,使毒尽泄于外,而惊自平。若一失治,惊久不已,中虚毒伏,变为坏症,务审气虚血虚而调之。 血虚者,和其血,气虚者,壮其中,佐以姜桂鼓舞之药,则气血得力,自能逐毒出表。 若徒以毒药攻击,即药力无中气以运用,亦将行而复止,欲出外而缩入矣。更有胃弱而致饮食不化,大便酸臭,秘泻不调,吐利腹痛,潮热往来,面黄发搐者,谓之食厥,泻者消导之,秘者微下之,至如痘后惊搐者,恶症也。盖至靥后,则热毒当解,百病自散。如反发惊者,则心气已绝,神无所根据,多不可治。 夫挟热吐泻,不可投燥药,伤寒身热,不可投凉药,痘疹发搐,不可投惊药,《经》虽曰∶诸风掉眩,皆属肝木,然痘出之始,虽有四脏,心实主之,心火热甚,则肺金受克,不能制伏肝木。是以热则生风,风火相搏,神气不安,故发惊搐。然何以别其痘疮之发搐也?此必发搐而口无痰潮,不恶风而惟恶热,兼有腹痛眼涩,心悸烦燥呕吐,唇红颊赤,发渴耳冷足冷,脉数舌白等症。凡遇此等症候,切不可投镇惊凉心之药,否则,心主一凉,痘无自而出矣。故其治法当专以发痘为主,少佐平肝利水为要,肝平则风息,水利则心清,风火既定而痘出,惊搐自愈矣。然痘先惊者多吉,以痘出惊止,无余事也。痘后惊者多凶,以气血虚弱,神无所根据也。然其治法而又专理其脾土,何也? 以其脾土虚弱,不能当肝木所克,此非肝水之本病。譬如土薄而上有大木,不能乘载,故无风而自动,栽培者当浓填其土,使根深本固而自无风邪之害也。然有脾土实火太旺而逆乘者;有肝经血虚,是以火动生风者,并当养血而风自灭也。然书云惊痘为美者,以痘从心经,自内达外,其候以惊耳,非谓外受惊触而痘者,自外伤内反为美也。

返回目录 >> 《冯氏锦囊秘录》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