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冯氏锦囊秘录

> 痘疹全集卷三十三(麻疹门) 论疹与痘治法

论疹与痘治法

麻者,即疹也。毒者,即火也。痘疹皆胎毒所发,痘子大而 肿者,少阳三焦火也,阳道常饶,故大而肿。疹子小而细密者,少阴心火也,阴道常乏,故小而密。痘毒出于脏,疹毒出于腑,脏属阴,阴主血,故痘有形而有汁,腑属阳,阳主气,故疹有形而无浆。痘有寒而有热,疹则有热而无寒,为症既异法亦殊,痘宜内实,可用补剂,疹忌内实,只宜解散。毒虽一而发则殊,治法因而有变也。其初出之际,痘防表虚,不可过表,疹贵出尽,过表无防,既出之后,疹则补阴以制阳,痘则补气以生血,盖疹热甚,则阴分煎熬,血多虚耗,况既出即解,惟虑阴虚火动,余热难清耳,故宜滋阴清火。凡燥悍之剂,首尾当深忌也。若夫痘疮既出,必赖气以拘血,血以附气,相济成功,起胀灌脓,结痂后已,非若疹子出透,已无余事也。然麻疹多见肺症者,以心肺属阳而位乎上。心火旺则肺受之,故观其咳嗽者。火炎上而肺叶焦举也。鼻流清涕者,鼻为肺窍在目也。手掐眉目唇鼻及面者,皆肺热症也。故治疹专以心肺为主,然发热之初,与伤寒相似,但疹子则面浮腮赤,咳嗽喷嚏,鼻流清涕,其泪汪汪,眼胞浮肿,恶心干呕,呵欠喜睡,或吐泻,或手掐鼻面眉目,是皆疹候也,治宜升麻葛根汤。虽寒勿用桂枝,虽虚勿用参术,虽呕而有痰,勿用半夏南星,并忌误作伤寒汗下,汗则增其热而为鼻衄,咳血口疮,咽痛烦躁,目赤二便不通,下则太虚其里,或为滑泄,或为滞下,此治之略也。如手足梢微温,一身尽热,恶寒无汗而色青掺而不舒者,是伤寒之热也。如手足稍微温,发热有汗,面赤而光鼻,流清涕者,是伤风之热也。如午前发热,目胞高肿而黄吐利,腹疼头额肚腹倍热,或昼热夜凉,及上热下冷者,是伤食之热也。如手掌心有汗,手络脉微动而色青红,时作惊惕者,此惊热也。如唇红病赤,二便俱闭,肋下有汗,身热而倍能食者,此风热也。惟痘疹热者,则四脏之症俱见,然以上诸症,久不去则内外感发,所蕴痘疹之毒,亦能乘间而出矣。

返回目录 >> 《冯氏锦囊秘录》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