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冯氏锦囊秘录

> 杂症大小合参卷十二 论咳嗽(儿科)

论咳嗽(儿科)

咳谓无痰而有声,肺气伤而音不清;嗽谓无声而有痰,脾湿动而痰气侵;咳嗽谓有痰有声,因伤肿气继动脾湿也。然痰之标在于脾,痰之本在于肾,故有宜燥剂以消之者,有宜润剂以化之者。在小儿由风寒乳食者居多,宜从燥以消之,辛以豁之,半夏陈皮前胡之类是也。《经》虽曰∶五脏六腑皆能令人咳,然必脏腑各受其邪,而与之终不能离乎肺也。因痰而嗽者,痰为重主治在脾,因痰而动咳者,咳为重,主治在肺。 以时而论之,咳于春,春气上升也。咳于夏,火气炎上也。咳于秋,湿热伤肺也。咳于冬,风寒外感也。以一昼夜而计之,清晨咳者属痰火;上昼嗽者属胃火;午后嗽者属阴虚;黄昏嗽者,火气浮于肺经;五更嗽者,食积滞于三焦;肺实而嗽者,必顿嗽抱首,面赤反食;肺虚而嗽者,必气逆虚鸣,颜白飧泻;肺热而嗽者,必痰腥而稠,身热喘满。鼻干面红、手捏眉目鼻面。肺寒而嗽者,必嗽多痰薄,面白而喘,毛粟肠鸣,恶风多绨。然嗽之为病,虽主乎肺,实从于心,心气过盛,则火烁金,治当抑心滋肺。 若脾气虚冷,则不能相生,是以肺气不足,风邪外袭,痰湿内生,治宜补其脾肺。若脾实中痞,则热气上蒸,治宜泻脾清肺,故心乘肺为贼邪,肝乘为微邪,肾乘为实邪,脾乘为虚邪,肺自病者,为正邪,凡一咳即出痰者,脾虚不胜湿而痰滑也。有连咳十数声不出痰者,肺燥胜痰湿也。滑者,宜南星、半夏之属,燥其脾。若利气之剂,所当忌也。涩者,宜枳壳、苏子、杏仁之属,利其肺。若燥脾之剂,所当忌也。大抵脾气不足,则不能生肺家之气,风邪易感,故患肺寒者,皆脾虚得之。患肺热者,多脾实得之。若至唇缩胸陷,喉有锯声,鼻干焦黑,咳嗽气粗,心腹胀痛者,死。若嗽久音哑,直视手牵,鸦声腹胀,喘急多惊者,必变风候而死。若 而声嘶如锯,唇面皆青,项下凹陷,涎如胶漆,口生腥臭,喘甚唇缩者,死。至于小儿百日内嗽,名为乳嗽,肺叶尤娇,最易伤损,更须急治,久则血脉贯脸,两眶紫黑,或眼白红赤如血,谓之血眼,当用生地、黑豆,共研成膏,掩于眼上,则眶黑自消,血随泪出而愈。

返回目录 >> 《冯氏锦囊秘录》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