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冯氏锦囊秘录

> 杂症大小合参卷五 霍乱大小总论合参(附恶心)

霍乱大小总论合参(附恶心)

霍乱者,多得之于夏月,外感湿热风暑,内伤饮食生冷,阴阳痞膈,清浊相干,上下奔迫,气乱肠胃之间,阳不降,阴不升,邪正相逆,中脘节闭,击搏于中,卒然吐泻,而挥霍变乱,心腹大痛,呕吐泻利,憎寒壮热,头痛眩晕。邪在上焦,先心痛则先吐;邪在下焦,先腹痛则先泻;邢在中焦,心腹并痛,则吐泻齐作。阳明润养宗筋,吐泻骤亡津液,失其所养,甚则转筋入腹而毙。在小儿脾胃虚弱,乳食易停,兼外冒寒暑,则邪正相攻,脾虚则泻,胃虚则吐,脾胃俱虚,吐泻并作,亡阳变风者有焉。治法则宜定吐安胃为先,次以随症止泻为要。然湿霍乱死者少,干霍乱死者多。干霍乱者,忽然胀满,心腹绞痛,上不得吐,下不得泻,躁乱昏愦,关格阴阳,遍体转筋,手足厥冷,痰壅腹胀,顷刻之间,升降不通,便致闷绝,误迸饮食,立致杀人,此乃寒湿太甚,脾被绊而不能动,气被郁而不能行,脾土郁极,不能发越,以致火热内扰,所以卒痛,手足厥冷,恶心呕哕,俗名搅肠沙者,言其痛之甚也。不可过于攻,过攻则脾愈虚;不可过于热,过热则火愈炽;不可过于寒,过寒则失捍格,须反佐以治,然后郁可开,火可散也。北方刺青筋以出气血,南方括手足以行气血,俱能散病。然出气血,又不若行气血之为愈,况霍乱乃气病,而非血病,刺青筋固能散气,然血亦因之以伤,人之一身,气常有余,血常不足,今不足者,又从而伤之,是不足之中又不足矣。少壮之人,幸或得免,衰老之人,多致于死,何则?夫气为血之先导,血为气之根据附,今阴血既虚,则阳失其所根据,必然躁越,不死何待?况阳虚必恶寒,阴虚必发热,热则阴血愈消。《经》曰∶阴虚则病,阴竭则死。惟宜以热童便入浇盐少许,三饮而三吐之,宣提其气,盐涌于上,溺泄于下,则中通矣。或有单用淡盐汤探吐之,总不出宣通发越之义,盖既有其人,必有其出,今有其入,而不得其出者,痞塞也,多死。得吐后,方可用药调理,《脉诀》曰∶滑数为呕,代者霍乱;微滑者生,涩数凶断。又曰∶滑而不匀,必是吐泻霍乱之侯。脉代勿讶,故凡吐泻,脉见结促代,或隐伏或洪大,皆不可断以为死。果脉来微细欲绝,少气不语,舌倦囊缩者,方为不治。 夫气者,上下四旁之枢机,若中脘之气健旺有余,则驱下脘之气于大小肠,从前后二阴而出。惟其不足,则无力运之下行,反受下脘之浊气,以致胃中清浊混乱,为痛为胀之所由也。《经》曰∶太阴所至为中满,霍乱吐下,清气在阴,浊气在阳,营气顺脉,卫气逆行,清浊相干,乱于肠胃,则为霍乱,呕吐泻之后,甚则转筋,此兼风也。 手足厥冷,气少唇青,此兼寒也。身热烦渴,气粗口燥,此暑病也。四肢重着,骨节烦疼,此兼湿也。脚转筋者,以脘肺养宗所属,胃与大肠,今暴吐下,津液顿亡,内外伤感,冷热不调,阴阳相搏而攻闭,诸脉枯削,宗筋失养,必致挛缩,甚则舌卷囊缩者,难治也。凡遍身转筋,肢冷膈痛欲绝,脉洪者,易治。脉微弱渐迟者,死。及阳气已脱,或遗尿不知,或气少不语,或膏汗如珠或人躁欲入水,或四肢不收者,皆死。 如吐利不止,元气耗散,病势危笃,或口渴喜冷,或恶寒逆冷,或发热烦躁,欲去衣被,此阴盛格阳也。不可以其喜冷欲去衣被为热症,当以理中汤。甚者,附子理中汤;不效,则四逆汤,并宜冷服。 恶心者,无声无物,心中欲吐不吐,欲呕不呕。虽曰恶心实非心经之病,皆在胃口之上,有痰、有热、有虚,皆宜用生姜,随症佐药,盖以生姜能开胃豁痰也。

返回目录 >> 《冯氏锦囊秘录》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