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冯氏锦囊秘录

> 杂症大小合参卷一 辨伤寒中寒假热假胀

辨伤寒中寒假热假胀

凡霜降以后,春分以前,天气严寒,调理不谨,感中其邪,头疼壮热,名为伤寒。其余二季,虽寒而不严,何有真伤寒之病也。然冬月严寒,何伤寒多而中寒者少,三季微寒,何伤寒无而中寒者偏多?盖冬主闭藏,天之阳气,人之阳气,产伏于内,所以外虽严寒,不能直入,乃名为伤。当从表散,表罢里和,毋拘三阴传变。若在春夏,天之阳气,人之阳气,升浮在外,加之不谨,外虽微寒,可以直中阴经,乃名为中,当急温补。即有发热者。乃虚阳浮表也,其脉必沉细而无神,且补中气以敛虚阳。有头痛者,虚火胃土也,其脉必浮大而无力,宜温下元,以藏龙火,此引火归源之法,以治假热之症也。更有假胀者,凡人中气充足,健运不息,何有胀满之虞?若胃虚不能纳食,则有虚饱之患;脾虚不能化谷,则有倒饱作胀之虞。更有下元虚极,无根脱气,上乘胸火,盖肾主纳气,肺主出气,肾虚不能闭藏,则气竟出而不纳,肺虽司出,气奔太迫,有出无归,肺亦胀满,是以胸膈之间,胀闷难状,甚则攻刺冲心,大痛欲绝,此惟宜以补为消,从塞因塞用之法。心脾不足者,大补心脾,以便中气营运则快。若肾经虚寒者,温补下元,使真气封藏乃愈。此纳气藏源之法,以治假胀之症也。如不知此,一如消克顺气,益令虚气无根据,上攻喘促而死。然气病用气药而不效者,缘气之藏者,无以收也。肺主气,肾藏气,故古人用补肾药加肉桂五味子,以收浊气下归也。总之,表热多,由里阳外越;上热皆由下火上乘,虽有外邪感触,亦不过初受发病之端。况玩《经》云∶邪之所奏,其气必虚。可见外邪感袭,亦由虚名。至于春夏阳气浮越,尤易正气外泄,倘不知此,轻投寒剂,则外浮挂散之阳,何自而归,内存几杀之阳,复加扑灭,重则暴亡,轻则中满。奈何近医不识病情,凡五六月发热,概云瘟病,伤寒,稍见红点,即云时行、瘟疹,投以寒凉,误人多矣。至于口干烦渴,喜冷浩饮,似属实热,然究其源,若非胃汁干枯,即系肾水燥稿,所以引水自救也。冰水入胃,津液愈凝,寒入丹田,虚火益上,虽系龙雷,亦能焚焦草木,故画赤眼红,牙焦舌燥,六脉洪数,竟似有余,投以寒凉,必致烦躁狂扰,津液燥竭而死。若能求源从治,用水中补火,热药凉饮之方。二三剂后,自然假阳之症潜消,而真寒之症毕露,不知此而以寒凉误人者更多矣,惟真伤寒实热便秘等候者,则从寒凉利下。先标后本可也。然须辨症的确,务审可寒则寒,可下则下,必期中病,否则,杀人如剑,慎之!

返回目录 >> 《冯氏锦囊秘录》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