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自我调养巧治病

> 老年神经、精神系统疾病 偏头痛

偏头痛

偏头痛是血管性头痛的一种,老年人常有发生。中医属于“头痛”范围,认为由于起居不慎,感受风、寒、湿、热及时邪,情志失调、劳倦所伤、饮食不节、病后体虚、跌仆内伤等导致经气不舒、脉络闭塞、气血失调、清阳受阻、不通则痛。临床特点呈周期性发作,多则每日发作,少则数年发作一次。每次发作持续数小时、数天,甚至数十天。发作前常有左侧眼前或右侧眼前发花、闪光、闪星火等视幻觉,头痛常在视幻觉消失后的对侧头部出现,可扩散到整个头部。部位以颞、额、眼眶后为多见。病因与全身感染发热、癫痫发作后、急性颅脑外伤、过敏反应、高空缺氧、高血压、月经期以及血管自身病变有关。 平时的调养对减少偏头痛的发生很有益处。 (一)起居调养法 (1)注意室内空气新鲜,注意保暖。保持生活有规律,保持心情舒畅,劳逸结合。 (2)积极治疗引发本病的原发病。 (二)药物调养法 1.常用验方 (1)白芷21克,川芎21克,羌活9克,防风9克,柴胡9克,荆芥9克。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 (2)炙全蝎钩藤紫河车各18克。共研细末,装囊(每粒含生药0.3克),0.9克/日,分3次口服。 (3)白芷12克,苍耳子30克。加水3碗,煎至大半碗服。 2.中成药 (1)川芎茶调散,每次6克,每日2次。 (三)饮食调养法 勿食刺激性食物,戒烟酒、浓茶、咖啡。进清淡、易消化软食。宜服些药茶、药粥等。 (1)川芎6~9克,鸡蛋2个,大葱5根。大葱洗净,与川芎、鸡蛋同入锅中,加水煮,鸡蛋熟后去壳再煮片刻。吃蛋喝汤,每天1次,连服数日。 (2)炒决明子3克,粳米50克。决明子加水先煎,取汁与淘洗过的粳米同煮,粥熟即可。食粥。 (四)针灸调养法 1.针刺法 先刺丝竹空穴,针尖向率谷方向,沿皮刺入1寸左右,然后捻转50次左右,使针感向头侧部扩散,停1分钟,继续捻转进针50次,再停1分钟,再继续捻转进针,针尖部直达率谷穴,此时针感扩散至半个头部,有酸麻胀感。同时针刺双侧列缺穴,使针感向肘部传导。伴有眩晕者,配四神聪穴。恶心呕吐者,齐刺双侧内关穴。失眠多梦者,刺双侧神门穴、心俞穴。本病大多为实证,宜用泻法。每日早晚各针1次,病程短者留针10~20分钟;病程长者,1日1次,留针30分钟。 2.针罐疗法 针法:主穴取患侧天宗穴,手太阳小肠经穴,位于肩部后面当肩胛冈下窝中央。 (1)肝阳上亢型:先刺太冲穴,再刺天宗穴,泻法,挤出血一滴; (2)气血虚弱型:先刺三阴交,后刺天宗穴,补法,挤出血一滴; (3)气滞血淤型:针刺天宗穴,挤出血4~5滴; (4)外感型:针刺风池留针15分钟,针刺天宗穴,挤出血一滴。 罐法:针后于天宗穴处,取一直径5~6厘米火罐,用闪火法形成负压,置于穴位上,半小时后取下,取下后可见针孔处有少许血及灰白色分泌物。 (五)其他调养法 (1)生草乌天南星、生附子各30克,葱白7个,生姜10克。将诸药研末调匀,用一层纱布包好,放入锅内隔水而蒸。热敷病处,但勿敷眼部。 (2)取穴心、肝、脾、膈、肾上腺、神经点、血基关、子宫等。每次选取3~5穴,找出穴位敏感点后将绿豆置于0.7×0.7平方厘米的胶布中间,行耳廓常规皮肤消毒后,对准穴贴压,捏揉使局部有麻、酸、胀、痛感。或配合使用经络耳穴诊疗多用机在神门、脑点辅以脉冲电疗。

返回目录 >> 《自我调养巧治病》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