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脾实生痰滑泄,肾虚气弱多溏,遗精失禁便不藏,温涩相投切当。涩治之法,其理不出温补温补于下。但下虚滑泄之证,非独健理坤位,亦宜固守坎宫。盖肾为胃关,关门紧固,则二便分调,自无不藏之患矣。(王胥山曰∶大便滑泄,亦有因脾湿生痰所致者,宜以二陈治之。若下元虚弱者,舍温补更无别法矣,故分别言之。慎斋以温补为涩字符机注脚,盖以脾肾两固则二便均调,启闭有节,自无 溏峻泻关门不禁之患。涩治之要,莫尚于此,与世医之专用芡实金樱子、粟壳之类为涩药者,相去远矣。)

返回目录 >> 《周慎斋遗书》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