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中医外科学

> 第九章 外伤性疾病与周围血管疾病 第五节 青蛇毒

第五节 青蛇毒

青蛇毒是体表筋脉发生的炎性血栓性疾病。其临床特点是:体表筋脉(静脉)掀红灼热,硬肿压痛,可触及条索状物,甚者可致恶寒发热等症。相当于西医的血栓性浅静脉炎。 [病因病机] 湿热毒邪入侵,以致筋脉气血瘀滞,阻塞不畅。有的与静脉注射有关。 [诊断] 本病多见于青壮年,男女都可发病,好发于四肢筋脉(尤多见于下肢),次为胸腹壁等处,由于发病部位不同,临床表现各异。 发于四肢者,下肢多于上肢,病初为肢体某一筋脉(静脉)行走区疼痛、压痛,继而红肿灼热,可扪及条索状物。继则疼痛加剧,条索状物延长,掀红灼热。全身可有恶寒发热、周身不适。一般为节段性,经治疗后,红肿热痛可减轻,硬条索物可缩短,约经2—3个月治疗硬条索可完全消失。 发于胸腹壁者,以疼痛为主症,在疼痛区可扪及条索状压痛区,长约3—5cnl或10—200n不等,疼痛在胸部,屈伸时加重,条索状物位于皮下,质硬,与周围组织及皮肤粘连,拉紧其上下端皮肤可出现凹陷性浅沟。一般无全身症状。 另外,下肢浅静脉曲张,或静脉某一段反复穿刺,或输人高渗糖及酸性药物后,浅静脉局部可出现红硬痛性肿物,或条索状肿物,有压痛,难以消退。 辅助检查:静脉造影有助于了解静脉栓塞的部位及长度。急性期,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增高。 [鉴别诊断] 红丝疗多发于四肢,因有红丝一条,迅速向上走窜,微痛不适,按之稍痛但无肿硬,可引起腋下或胯间毕核肿大。多由四肢末端疗疮、手足癣糜烂或皮肤破损染毒后毒邪扩散,向上走窜所致,相当于西医的急性淋巴管炎。经治疗一般2—3日可消失。 [辨证论治] 一、内治法 (一)湿热瘀滞病变局部筋脉红肿热痛,或上下游走,肢体活动不利;多伴有发热;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辨证分析:湿热入侵,气血瘀滞,筋脉不利,郁而化热,则筋脉红肿热痛,甚则肢体活动不利;或挟风邪,则上下游走;热邪为患,则见发热;舌红、苔黄腻、脉弦数为湿热壅滞之象。 治法:清热利湿,凉血活血。 方药:五神汤合凉血四物汤加减。 (二)瘀阻脉络病程日久,局部筋脉硬肿如条索,粘连不移,牵扯不适,或多个硬性结节,皮色褐黑,胫踝水肿;舌边有瘀点,苔薄白,脉沉涩。 辨证分析:病程日久,气血瘀滞于筋脉,则形成硬索肿块,粘连不移;气血瘀滞,局部失养,故皮色褐黑;气血瘀滞,水道不利,则胫躁水肿;舌边有瘀点、苔薄白、脉沉涩皆为气血瘀滞之征。 治法:理气活血,化瘀散结。 方药:活血通脉汤加减。 二、外治法 (一)早期可选用如意金黄散、玉露散等外敷。 (二)后期可用红灵丹油膏外敷;或鸡血藤,桂枝30g,红花30G等煎水浸泡患肢,每日1次。 [预防与调摄] 1.患于下肢者,宜抬高患肢,卧床休息。 2.静脉穿刺术后,局部立即用湿毛巾热敷,注射时注意严格消毒,以免外邪人侵。 [结语] 青蛇毒是体表筋脉发生的炎性血栓性疾病,以体表筋脉肿胀灼热、红硬压痛、可触及条:索状物为特点。相当于西医的血栓性浅静脉炎。多因湿热毒邪外侵、气血瘀滞筋脉所致。应与红丝疔相鉴别。湿热瘀结证,治宜清热利湿、凉血活血,方用五神汤合凉血四物汤加减;瘀阻脉络证,治宜理气活血、化瘀散结,方用活血通脉汤加减。

返回目录 >> 《中医外科学》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