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中医外科学

> 总论 第二节 发病机理

第二节 发病机理

一、外科疾病总的发病机理 外科疾病总的发病机理主要是气血凝滞,营气不从,经络阻塞,脏腑功能失调。人身气血相辅而行,循环全身,周流不息,当人体感受六淫邪毒、特殊之毒,承受外来伤害,或情志内伤、饮食失节、房室损伤,破坏了气血的正常运行,局部气血凝滞,或阻于肌肤,或留于筋骨,或致脏腑失和,即可发生外科疾病,经络分布于人体各部,内源于脏腑,外通于皮、肉、筋、骨等处,具有运行气血、联络人体内外器官的作用,当各种致病因素引起局部气血凝滞后,则形成经络阻塞,从而反应到人体的体表,产生局部的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 当病邪炽盛,通过经络的传导,由外传里,内侵脏腑;或脏腑内在的病变,由里出表。在邪正斗争过程中,驷可产生一系列的全身症状,如形寒、发热、头昏、头痛、骨节酸楚、食欲不振、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苔或白或黄、脉或紧或数,甚则出现烦躁不安、神昏谵语、苔黄糙或灰腻、舌质红绛、脉洪数或弦数等。 二、气血与外科疾病发病的关系 外科疾病的发生与否,与人体的气血盛衰有密切的关系。气血盛者,即使外感六淫邪毒,或内伤七情,也不一定发病;反之则易发病。 外科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随着病理过程的发展和变化呈动态变化。当致病因素造成局部气血凝滞,通过治疗,去除致病因素,使气血运行恢复正常,则使外科病变得以消散吸收而痊愈。如果局部气血凝滞进一步发展,郁而化热,致使热胜肉腐,血肉腐败而为脓。当脓肿形成后。如治疗得当,及时切开引流,或人体正气不衰,抗病能力尚强,脓肿自行溃破,脓液畅泄,毒从外解,气血凝滞得以通畅,形成溃疡后,脓腐渐除,新肉生长,最后疮口愈合。故临床上治疗外科化脓性疾病,常用和营活血、行气化滞之晶。此外,气血的盛衰直接关系着外科疮疡的起发、破溃、收口等,对整个病程的长短有一定的影响。如气血充足,外科疮疡不仅易于起发、破溃,而且也易于生肌长肉而愈合;如气虚者则难于起发、破溃,血虚者则难以生肌收口,甚至气血虚弱无力抗邪托毒,毒不能随脓出面解,还易发生邪毒内陷,侵入营血,内攻脏腑,引起危重症的发生。故治疗外科疾病必须考虑患者气血盛衰的情况,常用补益托毒之剂,通过补益气血而扶正托毒外出,促使疾病早日康复。可见气血的盛衰,对外科疾病的治疗和预后都有着密切关系。 三、脏腑与外科疾病发病的关系 由于人体是一个完整的统一有机体,因此,外科疾病虽然绝大多数发于皮、肉、脉、筋、骨的某一部位,但与脏腑有着一定的联系。如脏腑功能失调,可以导致疮疡的发生。 《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外科启玄》说:“凡疮疡,皆由五脏不和、六腑壅滞,则令经脉不通而生焉。”如肝气郁结、脾胃湿热火毒等可导致疮疡的发生;肠胃湿热蕴蒸,可发为痤疮;肺肾两亏,可发生瘰疬、流痰。此即“有诸内必形诸外”。因此,外科疾病的发生与脏腑功能失调有一定关系。 脏腑内在的病变可以反映于体表,而体表的毒邪通过经络的传导也可以影响脏腑而发生病变。如有头疽、颜面部疗疮、疫疗、毒蛇咬伤等可因热毒、疫毒、蛇毒的毒邪炽盛,或因体虚正不胜邪,而使毒邪走散,内攻脏腑。如毒邪攻心,蒙闭心包,扰乱神明,则出现神昏谵语;毒邪犯肺而见咳嗽、胸痛、痰血等许多重危症状,而成走黄、内陷之证。其他如古代医家总结的判断外科疾病预后的五善、七恶等,都说明了脏腑的受害与否,可作为判断外科疾病预后好坏的一个重要依据。 四、经络与外科疾病发病的关系 局部经络阻塞是外科疾病总的发病机理之一;同时,身体经络的局部虚弱也能成为外科疾病发病的条件,如外伤瘀阻后形成瘀血流注,局部损伤后易为毒邪侵犯而发生痈肿,头皮外伤血肿后常可导致油风的发生等,所谓“最虚之处,便是容邪之地”。经络也是传导毒邪的通路,它具有运行气血、联络人体内外各组织器官的作用,故体表的毒邪,由外传里,内攻脏腑;脏腑的内在病变,由里出表,外达体表,是通过经络的传导而形成的。 此外,患处部位所属经络,与外科疾病的发生、发展也有着重要的联系。如有头疽生于项两侧者,为足太阳膀胱经所属,该经为寒水之经,也为多血少气之经,所以难以起发。臁疮本属难以愈合之病,而外臁与内臁相比,外臁则易收口,因外臁为足三阳经所属,多为多气多血之经;内臁为足三阴所属,大多为多气少血之经。由此可见,经络与外科的发病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总之,外科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与气血、脏腑、经络的关系极其密切。局部的气血凝滞,营气不从,经络阻塞,以致脏腑功能失调等,虽是外科疾病总的发病机理,但概括而言,都脱离不了阴阳的平衡失调。阴阳平衡失调是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气血、脏腑、经络均寓于阴阳之中,如气为阳,血为阴;腑属阳,脏属阴;经络之中有阳经、阴经之分,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和相互转化。由于各种致病因素破坏了这种关系,造成了阴阳的平衡失调,就能导致外科疾病的发生。因此,临床病象尽管千变万化,总是能以阴阳来分析疾病的基本性质,属阴证或阳证,为阴虚或阳虚。在辨证求因过程中,要抓住八纲辨证中阴阳辨证的总纲,才不致有误。

返回目录 >> 《中医外科学》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