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达摩洗髓易筋经

> 中篇 功法篇 第三章 半身图说

第三章 半身图说

1.马上献杵势。此势将脚跟立地,下体如骑马势,上身如正身图中献杵势,气数诸法皆同。 马上献杵势图(图缺) 2.马上抛缰势。此势就前势将两手推出,如抛缰势,下体如骑马状,气数诸法同前。 马上抛缰势图(图缺) 3.马上收缰势。此势就前势收回,两掌如马上收缰状,类正身图中双凤朝阳势,余气数诸法悉同前。 马上收缰势图(图缺) 4.马上振衣势。此势就前势向左右立掌打开,如马上振衣状,类正身图中飞鹰展翅势。余气数诸法悉同前。 马上振衣势图(图缺) 5.马上整盔势。此势就前势逆翻两掌向上,如马上整盔状,类正身图中双手托塔势,余气数诸法悉同前。 马上整盔势图(图缺) 6.马上乘风势。此势就前势将两掌顺势放下至两肩角,如乘马遇风,以便驰驱之意,类正身图中三峰峙立之势,余气数诸法悉同前。 马上乘风势图(图缺) 7.向左勒马势。此势上身如正身图中龙探右爪势,下体本图中之骑马势,合而观之,不啻向勒马状,所有呼吸气数,凝注导引诸法,亦悉与龙探右爪同。 向左勒马势图(图缺) 8.向右勒马势。此势与向左勒马势相同,惟方向相反而已。 向右勒马势图(图缺) 9.马上横肱势。此势上身如正身图中横肱蹲立势,下体如本图中骑马势,其余气数诸法悉同前。 马上横肱势图(图缺) 10.马上交关势。此势就前势将两掌十指尽力双叠交于颈项间,呼吸一口作下势。余法同前。 马上交关势图(图缺) 11.向前正鞍势。此势就前势根据身顺势伸膀直肱,尽力按下至丹田,呼吸一口,如在马上向前正鞍之势。余法同前。 向前正鞍势图(图缺) 12.向前抛缰势。此势就前势将两手向前伸膀肱直起对肩,阳掌向前立撑一手,呼吸一口,如在马上向前抛缰一般。余法同前。 向前抛缰势图(图缺) 13.左右分缰势。此势前势将两手阳掌尽力排开,倒掌一撑,如马上向左右分缰之势,呼吸一口顺作下势。余法同前。 左右分缰势图(图缺) 14.向后正鞍势。此势就前势将两手阳掌直分至背后,仍伸膀直肱,将十指在后叠交,阳掌向上,阴掌向下,尽力在后向下一掷,如在马上向后正鞍之势,呼吸一口。余法同前。 向后正鞍势图(图缺) 15.向前提缰势。此势就前势,从后伸膀直肱,挨身向前,直起平肩,指仍叠交,掌心向怀,尽力前推,如在马上向前提缰之势,呼吸一口,顺作下势。余法同前。 向前提缰势图(图缺) 16.向前抛缰势。此势就前势将掌翻转,掌心向外,尽力前撑,亦如在马上向前抛缰之势,呼吸一口,顺作下势。余法同前。 向前抛缰势图(图缺) 17.左右分缰势。此势与本图中前左右分缰法同。 左右分缰势图(图缺) 18.马上攀杨第一势。此势就前势将两手从两腋,耳边顺势插上,以膀伸肱直,立掌变为合掌,掌心向内,掌背向外,中空不过一尺,尽力上指,如在马上欲攀杨柳之势,呼吸一口,顺作下势。余法同前。 马上攀杨第一势图(图缺) 19.马上攀杨第二势。此势就前势将两手十指叠交,掌心朝下,掌背朝上一托,如在马上攀着杨柳之状,呼吸一口,顺作下势。余法同前。 马上攀杨第二势图(图缺) 20.向前提缰势。此势就前势伸膀直肱,顺势放下,平与肩齐,十指叠交,肩角与前腕相对,尽力向前一推,亦如在马上向前提缰之势,呼吸一口,顺作下势。余法同前。 向前提缰势图(图缺) 21.向前抛缰势。此势与本图中前抛缰法同。 向前抛缰势图(图缺) 22.左右分缰势。此势与本图中前左右分缰法同。 左右分缰势图(图缺) 23.向后正鞍势。此势体态气数与前向后整鞍势同。 向后正鞍势图(图缺) 24.马上献杵归原势。此势与本图中马上献杵法同。 马上献杵归原势图(图缺) 25.起立朝天势。此势就前势将脚跟立地,使膝直腿伸,腰脊耸,然后呼吸导气,由脚尖上行过鹊桥,翻泥丸至尾闾为一转,又由尾闾度丹田逆提至泥丸为一运,仰面三次,呼吸三口。仰逆诸法与正身图中仰面朝天同。 起立朝天势图(图缺) 26.献杵还原势。此势与正身图中献杵还原法同。 献杵还原势图(图缺) 27.拱立归位势。此势与正身图中拱立归位法同。 拱立归位势图(图缺)

返回目录 >> 《达摩洗髓易筋经》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