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中医疾病预测

> 篇六 妇、儿科疾病先兆 第一节 概述

第一节 概述

小儿疳证为小儿以脾损为主的虚劳病。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将其分为肝疳、心疳、脾疳、肾疳、肺疳等几种。明·鲁伯嗣的《婴童百问》则补充了蛔疳等。疳证是小儿慢性营养紊乱的疾患,对患儿危害非浅,其形成机制,前贤有“疳者,干也”及“疳者甘也”之说,即点明疳证是津液干涸为病机,过食肥甘为病因,故《婴童百问》说:“诸疳皆脾胃之病,内之津液之所作也”。《幼幼集成·诸疳证治》亦说:“夫疳之为病,亦小儿恶候……莫不由于脾胃……有因甘肥肆进,饮食过多,积滞日久,面黄肌削而成者。” 疳证病因病机 疳证的产生无论是因营养不良,或是营养过剩,皆导致脾胃受损,运化不足,久之由于津液不生致脾阴亏耗。脾阴亏耗又产生一系列病理演变,即由于脾阴亏生热,热耗津液,致阴愈亏则虚热愈炽,虚热愈重则津液愈亏,如此脾阴亏和内热炽互为病理因果关系,促使津液内亡,最后导致脾的伤损加剧,脾胃运化功能日减,脏腑失养,饮食不为肌肤而羸瘦虚惫,形成严重的营养紊乱,终于导致疳证。

返回目录 >> 《中医疾病预测》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