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中医疾病预测

> 篇三 分泌物信号学 第二节 精液信号的临床意义

第二节 精液信号的临床意义

一、遗精是脏劳的信号 (一)遗精是肾劳的信号 精液是肾脂,肾不仅为藏精之脏,亦为作强之官,作强过度,肾精耗夺致肾虚而封藏不固,皆可引起遗泄。因此,遗泄不独为房劳之警号,亦为肾劳之信号。如作精细操作之人,劳累太过肾精暗耗,致肾气虚而精关不固,因此肾劳除包括房劳外,还有操作过劳的含义,属操作过劳的多为无梦而遗,而房劳者又多为梦遗。 (二)遗泄是肝劳的信号 肝为罢极之本,肝经绕阴器,系宗筋,肝主疏泄,故精液的藏泻除与心肾相关外,同样受肝的影响,如劳累过度肝受耗夺,因肝肾同源,故肾精亦必受累而致精窍滑脱,故临床上,遗泄常常共为肝肾虚损的信号。 (三)遗泄是心劳的信号 精液遗泄不仅与肾劳、肝劳相关,而且与心脑脾甚为密切。心藏神,劳神则伤心,心伤则失交于肾,心肾不交,精关失控而遗泄。精液虽为肾精,然脑之髓,源于肾之精,精髓相生,故脑髓耗用太过,则肾精必然被耗夺,肾精暗耗,阴损及阳,必致肾虚精关失固。于是虽无房念,亦频预遗泄,此即所谓劳心遗泄,多发于脑力过劳者或青年学生。体素禀薄或房劳者尤甚,如《折肱漫录》记载曰:“梦遗之证,患者甚多,非必尽因色欲过度,大半起于心肾不交,凡人用心太过则火亢,火亢则水不升而心肾不交矣,士子读书过劳,功名心急者,每有此病,其心一散,则水火既济而病自愈,先大夫少年极苦此病,每临场则愈频,阳事诸物具遗,苦无可奈,因将床席穿孔以卧、是科发解,梦泄便稀,登弟后则愈稀矣”。此例证实了用心太过,心不摄肾以致失精的病理,又如朱“丹溪治郑叔鲁,年二十馀,夜读书常至四鼓,忽得疾,卧时但阴器着物,便梦遗,不着则否。饮食日减,倦怠少气。盖以用心太过,二火具起,夜弗就枕,则血不归肝而肾水渐亏,火乘阴虚,入客下焦,鼓其精房,则精不得聚藏而欲走,因玉茎着物,犹厥气客之,故作接内之梦也,于是上补心安神,中调脾胃升其阳,下用益精生阴固阳之剂,不三月而疾如失”。 足见遗泄是脑力劳动超负荷的重要信号。亦正如傅倩主说:“盖遗精虽是肾水之虚,而实本于君火之弱,今补其心君,则玉关不必闭而自闭矣。”又说:“精滑梦遗,此症人以为肾虚也,不独肾病也,心病也”。亦即神摇于上则精遗于下,君火扰动相火之谓也。 脾与遗泄的关系也很密切,《内经》曰:“脾藏意”,“脾藏营,营舍意”,意属于神的内容之一,劳神太过则伤脾,脾伤则运化不及致脏腑失养而遗泄。临床上劳神导致心脾两亏,引精漏者甚为常见。此外,遗精也常为肺劳的标志。因肺金为肾水之母,肺主气,肺金耗牋必下汲于子,肾被耗夺玉关失固而遗泄。正如傅倩主所说:“盖肺经之气,夜必旧于肾”,“肺金为心火所伤,必求救于子”。 以上说明,过劳包括心劳、肾劳、肝劳和肺劳及其他因素的过劳,都可导致精关不固,五脏劳皆能致遗,遗精是人体五脏超负荷的重要信号之一,并非仅为房劳的警告,因此遗泄对预报五脏虚损皆有一定意义。 二、血精信号 血精指精液挟血,且肉眼可见红色。色鲜红为肾阴虚相火过亢,扰动精室血络所致,往往提示房劳过度。如血呈暗红色则内有瘀之象,如血精兼痒又为有湿热的征兆,而血精挟脓,则为热毒内壅的标志,如有恶臭味是为内有癥瘕之恶兆。现代医学认为血精是前列腺疾患(包括炎症及肿瘤)的前驱症状,前列腺癌生长缓慢,长期处于潜伏状态,待出现血精则示癌肿已属晚期,此外血精亦为精囊炎和睾丸外伤的信号,脓精则为睾丸、附睾炎症的特征。 三、精液清冷的信号意义 精液冷而清稀又称“寒精”,如出现于中、老年则为肾虚命火衰的征兆,如青年时期即发现又为先天元气不足,无子的预兆。现代医学认为精液清冷常为许多内分泌疾病的标志,如性腺功能减退,肾上腺皮质或脑垂体功能减退,诸如睾丸炎后期、睾丸发育不良、隐睾、阿狄森氏病、西蒙氏病等,其精液清冷皆为重要信号,并常伴有阳痿、早泄等症,以上皆说明精液清冷是脏虚、劳症的标志。

返回目录 >> 《中医疾病预测》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