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中医疾病预测

> 篇三 分泌物信号学 第一节 痰信号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痰信号的理论基础

痰为疾病过程的病理产物,又为致病因素,因此既可因病致痰,又可因痰生病。痰分为无形之痰及有形之痰,其产生机制均与脾、肺关系最大,因痰为津液失常之浊沫所化,津液运化由气所主,失常又由乎气,脾主运化律液,肺主气又敷布津液,脾肺二脏对津液的转输运化皆起着直接作用,故痰的产生首当责之于脾肺。前贤曰:“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人之气道贵乎顺,顺则津液流通决无痰饮之患”。等实属经验之谈。 痰饮的形成机制包括内源性痰饮及外源性痰饮两种。其中,以内源性痰饮为主要生成机制。 一、内源性痰饮的形成机制 内源性痰饮的形成机制与肺脾肾三脏的关系最为密切,人体的水液在正常情况下,主要依靠脾之运化、肺之宣发输布和肾之蒸化开阖,以及三焦的决渎作用。如风邪外袭壅遏肺气,或饮食失节损伤脾阳,或居住卑湿、湿蕴于中,以及房室劳神,伤其心肾,皆可致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阖,而引起水饮停聚,形成痰饮。故张景岳说:“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惟畏土,故其制在脾”。(《景岳全书·卷二十二·肿胀》)。 痰、饮、水一源而三岐,皆津液运化失常所致的病理产物,三者互为病理因果关系,痰的产生除与肺脾肾三脏的关系最为关联外,还与三焦的决渎作用以及肝、心的气血运行有密切关系,故五脏皆可生痰,具体分析如下: 1.痰生于脾 脾主运化,主津液的转输,如脾虚失于运化,不能转输津液,则水谷不能化津反聚而为痰,此为内源性痰饮的主要根源。此外,寒湿困脾、湿热壅遏或食滞交阻,皆可使脾不能升清降浊而凝聚为痰,可见脾实为“生痰之源”,故前贤有“治痰宜先补脾,脾运如常而痰自化矣”之谓。 2.痰生于肺 肺主气,又主治节,通调水道如肺气虚、肺失宣降。治节无权则津液不能正常宣发输布而凝聚为痰。此外,人体其他脏器如心、脾、肾功能失职,水气上渍于肺,皆可疑聚为痰。其他,如痰热犯肺,煎熬津液,或肺阴虚,虚火灼津或寒袭水泛为痰等等,都能形成痰病。肺为水之上源,可见肺不仅为“贮痰之器”更为生痰之源。 3.痰生于肾 肾为水之下源,肾司开阖,主气化,又为水脏。如肾气不足,开阖失司,水湿不运则凝而为痰。肾除本身开阖失司致水湿停聚成痰外,肾的阴阳偏盛偏衰还直接、间接地影响着脾肺的津液运化功能而致痰生。如肾阳虚,火不制水,水湿不化,水泛为痰上渍于肺或上凌于心;肾阳虚火不暖土,脾失温煦,水湿不运凝而成痰、肾阴虚、虚火灼金,火结为痰等。可见肾的阴阳失调,影响着五脏六腑的功能,对痰的形在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即痰有“源于肾,动于脾,贮于肺”之说,可见肾实可谓“生痰之本”。 4.痰生于肝 肝气性条达主疏泄,如肝气郁克犯脾上致湿浊积滞成痰,或气郁化火,煎熬津液皆可成痰,总之痰生于肝与七情的关系甚大。此外,风气通于肝,风邪入中,与津液搏击成痰,也属于痰生于肝的范畴。 5.痰生于心 心主血脉,如心阳不足则脉络易瘀阻而痰浊内生,故心亦可以生痰,此外,肾虚水泛,水气凌心亦可致痰。 二、外源性痰饮生成机制 除五脏能生痰外,外感六淫亦能致痰。如: 1.风痰 风邪入体,化燥灼阴,凝聚成痰,或引动痰浊或与津液搏击,或风燥之邪内窜,煽动肝风上犯而成风痰,多成中风、瘫痪奇证。 2.火痰 火热之邪内扰,灼伤津液成痰,或火毒内蕴凝而成痰,或素食肥甘、聚热成痰,或燥邪袭肺伤阴炽津皆可成痰,火痰的特点,多有烦热、喘嗽。 3.寒痰 感受寒邪,化燥伤阴致虚火灼津成痰,或寒湿合邪困阻脾阳,致津液不运聚而成痰,寒痰多成冷痹、骨痛。 4.湿痰 为湿邪内犯,湿遏脾阳、浊阴不化成痰,多有倦怠、嗜卧。 综上所述,痰的生成机制,虽有外源性及内源性之分,然总以内源性为主,即痰的生成虽然成于内外合邪,但内在的脏腑功能失调是痰的根本所在。因此,五脏皆可病痰,痰是五脏病变的主要病理表现,故痰在疾病的预测方面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尤其痰的表现变幻万端,既有成形更有无形痰患,并且时聚时散,于体内随气升降,走注全身无所不至。痰或停于胃或贮于肺,或蒙蔽心窍,或抚动肝胆或流窜经络,皆易变生诸证。因此,根据痰的特点,跟踪其形迹对预报脏腑病理,有着重要的实践价值。自古即有“怪病多痰”及“痰可变生百病”之说,故痰兆还对预诊奇难顽症有着特别意义。

返回目录 >> 《中医疾病预测》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