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中西汇通医经精义

> 下卷 脏腑通治

脏腑通治

心与胆通.心病怔忡.宜温胆为主.胆病战栗.癫狂宜补心为主. 旧注君相二火.一气相通此解通字.与以下各通字不合.盖所谓通者必有相通之道路唐宋后凭空说理.不按实迹. 西医虽详形略气.然如此等道路非借西说.不能发明西医云.人之脏腑.全有连网相联.其连网中.全有微丝管.行血行气.据此则知心与胆通.其道路亦在膜网之中.盖胆附于肝肝系着.脊上循入.肺系连及于心胆与心通之路即在其系中.故心病怔忡宜温胆.胆病战栗癫狂宜补心.非空论矣.又温字补字.有辨.经言温之以气.补之以味内经言以苦补心.是泻心火.即是补心.以益其阴也.温之以气是益其阳也. 肝与大肠通.肝病宜疏通大肠.大肠病宜平肝经为主. 肝内膈膜下.走血室前连膀胱后连大肠.厥阴肝脉又外绕行肛门.大肠传导.全赖肝疏泄之力.以理论.则为金.木交合以形论.则为血能润肠.肠能导滞之.故所以肝病宜疏通大肠.以行其郁结也.大肠病如痢症.肠风秘结.便毒等症.皆宜平肝和血润肠.以助其疏泄也. 脾与小肠通.脾病宜泄小肠火.小肠病宜润脾为主. 西医图绘脾居连网之上.小肠通体.皆与连网相附.连网中均有微丝管相通据此则内经所言.道路显然.西医不知内经.妄诋轩.岐以为未见脏腑.此不足怪.独怪中国.趋好洋学.舍古圣之书.而弗深考.岂不谬哉.脾病多是小肠之火.蒸助湿气发肿胀作泻满.小便混浊.故当泻小肠至于小肠所以化物不滞.全赖脾湿.有以濡之西医所谓甜肉汁入肠化物是矣.故小肠病痢及秘结.阑门不开.膈食等症.皆宜润脾. 肺与膀胱通.肺病宜清利膀胱水.膀胱病宜清肺气为主. 肺主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其路道全在三焦膜中.上卷已详言之.故肺与膀胱相隔其远.而实相通.肺病则水停为痰饮.故宜清利膀胱以泻之.膀胱病.多由肺之上原.不得疏通.故宜清肺气为主. 肾与三焦通.肾病宜调和三焦.三焦病宜补肾为主. 三焦之原.即发于肾系.故肾与三焦相通.三焦为肾行水化气.故肾病宜调和三焦.譬如肾气.丸用苓泽以利三焦之水.保元阳.用黄 以充三焦之气是矣.三焦病不能行水.则宜滋肾阴.不能化气.则宜补肾阳.近医不知三焦为何物.西医名连网.不名三焦.且又不知肾系为三焦之根.安知人生气化哉. 此条全可考脏腑路道.西医形迹之学.未及如是之精.而今人不讲.反为西人所笑.堪发一叹.

返回目录 >> 《中西汇通医经精义》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