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慈幼便览

> 惊风辟妄 一曰误搐

一曰误搐

即伤寒病痉也,颈项强,背反张,目上视,属太阳。低头下视,口噤不语,手足牵引,肘膝相勾,属阳明。眼目或左而斜,手足或左或右而搐,属少阳,此是三阳表症。有汗者当解肌,无汗者当发散。不得妄以惊风名之,更不得妄投镇坠之药,阻其经络也。 桂枝葛根汤 治伤风项背强,身热自汗,为柔痉。此邪在太阳,仍兼阳明。 嫩桂枝(一钱) 白芍(钱半) 粉葛(钱半) 老生姜 炙草(各一钱) 水煎热服,仍欲微似有汗,则风邪自出,汗孔自闭。又,桂枝防风汤,见后乳子伤寒。 治太阳伤寒,头痛身热,身体颈项俱强,无汗,为刚痉。原方用栝楼桂枝汤,见上。按此二症,重者,时方用人参败毒饮代之;轻者《医学心悟》用加味香苏饮代之。 人参败毒散 治大人小儿伤寒头痛,憎寒壮热,项强晴暗,鼻塞声重,风痰咳嗽,及时气疫疠岚瘴鬼疟,或声如蛙鸣,赤眼目疮,湿毒流注,脚肿腮肿,喉痹。并治诸疮斑疹及噤口痢。凡病在上部,宜加薄荷三四分。 人参 茯苓 枳壳 桔梗 前胡 柴胡 羌活 独活 川芎(各一钱) 甘草(五分) 生姜(二烦热口渴,加黄芩一钱,水煎热服,微汗即解。治噤口痢,加陈仓米二钱,名仓廪散。 香港脚,加大黄苍术漂各一钱。肤痒,加蝉蜕九个。有风热,加荆芥防风,亦治肠风下血。本方去人参,加连翘一钱、银花二钱,治疮毒。 加味香苏饮 治四时感冒,发热恶寒,头痛身痛,鼻塞声重,恶食呕逆,咳嗽,或胸膈 紫苏叶(钱半) 香附 陈皮(各一钱二分) 炙草(七分) 川芎(五分) 荆芥 秦艽 防风 蔓荆子(各一钱) 生姜(三片) 水煎服。 微敷似汗即解。前症若头脑痛甚者,加羌活八分、葱白二根。自汗恶风者,加桂枝白芍各一钱。若在春夏之交,不便用桂枝,即加白术一钱五分。若兼停食,胸膈痞闷,加山楂麦芽、萝卜子各一钱五分。若太阳本症未罢,更兼口渴溺涩者,此为膀胱腑症,加茯苓钱半、车前一钱。喘嗽,加桔梗前胡各钱半,杏仁七枚,打碎。咽喉肿痛,去香附生姜,加桔梗、蒡子各钱半,薄荷五分。若便秘,加枳壳、萝卜子各钱半,仍用罨法、蜜导法。 葱豉汤 治伤寒初觉头痛,身热无汗,脉洪便溏。用连须葱白十四根、淡豆豉一两,水煎服。如无汗,加葛根三钱。邪初在表,宜用此散之,免用麻黄汤之多所顾忌也。本方去豆豉,加生姜五钱,名连须葱白汤,治同。 通关散 凡一切感冒,用皂角,去边弦及虫注者,二钱,生半夏三钱,共研细末,每用少许吹鼻孔,得嚏则轻。无药处,单用皂角末亦可。搐鼻散尤妙,见下客忤。 治汗后不解,乍静乍躁,目直视,口噤,往来寒热。此太阳阳明已罢,尚未解,传入少阳半表半里。宜和解,用小柴胡汤加防风人参七分,柴胡黄芩、制半夏、北防风各一钱,炙草五分,老生姜三片,大枣一枚,水煎服。 防风当归汤 治发汗过多,发热,头面摇,口噤,背反张,太阳兼阳明。宜去风养血。 北防风 生地(各钱半) 当归(二钱) 川芎(一钱) 水煎服。 附子散 治阴痉手足厥冷,筋脉拘急,汗出不止,颈项强直,头摇口噤,此由汗多亡阳 青化桂 川附片(各七分) 漂白术(钱半) 川芎(一钱) 独活(八分) 大红枣(五枚) 水煎冷服。 当归四逆汤 治小儿血虚体弱,寒邪伤荣,以致眼目上翻,身体反张,盖太阳主筋病也 当归身 嫩桂枝白芍(以上各三钱) 木通 炙草(各一钱半) 细辛(一钱) 大红枣(五枚 水煎热服。儿小者减半,或乳母同服。

返回目录 >> 《慈幼便览》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