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增订叶评伤暑全书

> 卷下 既济解毒汤

既济解毒汤

黄芩(一钱,酒炒) 黄连(一钱,酒炒) 桔梗(一钱) 甘草(生,五分) 柴胡(五分) 升麻(七分)连翘(一钱) 归身(一钱,酒洗) 大黄(一钱,酒煨) 水二盏,煎一盏,徐徐温服。 论曰∶热者寒之,然病有高下,治有远近,无越其制度。以黄芩黄连苦寒酒制炒,以为因用,以泻其上热以为君,桔梗甘草辛甘温上升,佐诸苦药以治其热。柴胡升麻苦平,味之薄者,阴中之阳,散发上热以为臣。连翘苦辛平,以散结消肿。当归辛温和血止痛,酒煨大黄苦寒,引苦性上行至巅,驱热而下以为使。投剂之后,肿消痛减,大便利再服减大黄,慎言语,节饮食,不旬日良愈。 总帅相公,近年七旬,戊午秋南征,过扬州,俘虏万余口,内选美色室女近笄年者四,置于左右。予因曰∶总帅领十万众,深入敌境,非细务也,况年高气弱,凡事宜慎。且新虏之人,惊忧气蓄于内,加以饮食不节,多致疾病,近之则邪气相传,其害为大。总帅笑而不答,其副帅时亦在坐,异日召予曰∶我自十三岁从征回鹘,此事饱经,汝之言深可信矣。至腊月中班师,值大雪三日,新掠人不耐冻馁,皆为头疼咳嗽,腹痛自利,多致死亡者。逮春正月至汴,随路多以礼物来贺。相公因痛饮数次遂病,脉得沉细而弦,三四动而一止,其证头疼咳嗽,自利腹痛,与新虏人病无异,其脉短涩,其气已衰,病已剧矣,三日而卒。邪气害人,其祸如此。《内经》云∶乘年之虚,遇月之空,失时之和,因而感邪,其气至骨。又曰∶避邪如避矢石。钱仲阳亦曰∶粪履不可近襁褓婴儿,多生天吊惊风,亦由正气尚弱,不能胜邪故也。由是观之,圣贤之言,信不诬矣。 成化二十一年,新野疫 大作,死者无虚日,邻人樊滋夫妇,卧床数日矣。余自学来,闻其家人,如杀羊声,不暇去衣巾,急往视之。见数人,用绵被覆其妇,床下致火一盆,令出汗,其妇面赤声哑几绝。余叱曰∶急放手,不然死矣。众犹不从,乃强拽去被,其妇跃起,倚壁坐,口不能言。问曰∶饮凉水否?颔之。与水一碗,一饮而尽,始能言,又索水,仍与之,饮毕,汗出如洗,明日愈。或问其故曰∶彼发热数日,且不饮食,肠中枯涸矣。以火蒸之,速死而已,何得有汗?今因热极,投之以水,所谓水火既济也,得无汗乎!观以火然枯鼎虽赤,而气不升,注之以水,则气自来矣。遇此等证者,不可不知。 江篁南治给事中游让溪,嘉靖壬子正月,忽感大头风症,始自颈肿,时师以为外感,而误表之。继以为内伤,而误补之。面发赤,太阳俱肿,头顶如裂,身多汗,寐则谵语,绵延三日,喘咳势急,其亲汪子际,以竹茹橘皮汤,继以川芎茶调散,合白虎汤,去人参服一剂而减,次日用前方,去寒峻药,至晚渐定。目轮发水泡数个,余肿渐消,独耳后及左颊,久而不散。又次日以当归六黄汤为主,加散毒之药,延及两旬,顶巅有块如鸡子大,突起未平,及面颊余肿未消,有时头疼,大便稀溏。时二月中旬,江至诊得左脉浮小而 ,右脉大近快,有勃勃之势,江按脉症,当从火治。以生黄八分,白术、薏苡各一钱半,茯苓、片芩各八分,生甘草三分,煎加童便服,次日脉稍平,然两颊尚赤,早间或觉头痛,盖余火未全杀也。黄 加作一钱二分,薏苡加作二钱,顶块渐消,以后加生 二钱,更饮绿豆汤、童溲,五剂而愈。 宿按∶阳明邪热,兼少阳相火为病,视其病势在何部?随经处治。当缓弗令重剂,过其病所,阳明为邪,首大肿,少阳为邪,出于耳前后,予每治此症,初用凉膈散,继以消毒饮,无不立愈。 嘉靖己未,五六七月间,江南淮北,在处患时行瘟热病,沿门阖境,传染相似,用人参败毒散,倍人参,去前胡独活,服皆尽效,全无过失。 万历十六年,南都大疫,死者甚众。余寓鸡鸣僧舍,主僧患疫,十余日,更数医,皆云禁饮食。虽米饮不容下咽,病者饥甚,哀苦索食。余曰∶夺食则愈。虽有是说,此指内伤饮食者言耳!谚云∶饿不死伤寒。乃邪热不杀谷,虽不饮食,亦不致死。经云∶安谷则生,况病挟内伤不足之症,禁食不与,是虚其虚,安得不死? 虽与稀粥,但不使充量,进补中益气汤而愈。若此类者甚众,余未当禁饮食,而活者不少,每见都城诸公,但说风寒二字,不辨有无内伤虚实,一例禁绝饮食,有二十余日,邪气已尽,米饮尚不容入口,而饿死者有限,表而出之,以为习俗之戒。 万历戊子己丑年,时疫盛行,凡服人参败毒散发表者,无不全活。江应宿治陈氏子,年十七岁,患疫,大渴大热,头痛如破,泄泻频数,六脉洪大,与三黄石膏汤,日进三服,石膏加至一两,三日而愈。 何氏仆患天行时疫,目不识人,狂言妄语,投以地浆,童子小便浸白头颈蚯蚓,捣细,新汲井花水,滤下清汁,任服一二碗,即知人,三日愈。 壶仙翁治文学张薇伯,病风热不解,时瘟疫大行,他医诊其脉,两手俱伏,曰∶此阳证见阴,不治。欲用阳毒升麻汤升提之,翁曰∶此风热之极,火盛则伏,非阴脉也,升之则死矣,卒投连翘凉膈之剂,一服而解。 橘泉翁治一人,病头面项喉俱肿大恶寒,医疑有异疮,翁曰∶非也,此所谓时毒似伤寒者。丹溪曰∶五日不治杀人。急和败毒散,加连翘牛蒡子、大黄下之,三日愈。 俗名发痧之症,江南旧无,今随地有之,医家不载。大凡才见寒栗,四体懈怠,头痛身热,状似伤寒发疟。其治或先用热水,蘸搭臂膊,而以苎麻刮之,甚者,或以针刺手足出血,或以香油灯照视背有红点处皆烙之。以上诸法,皆能使腠理开通,血脉舒畅而愈。有用艾灸,以得沙为良。或因灸脓血迸流移时而死者,诚可怜也。有雍承节印行方云,初得症以饮艾汤试吐,即是其症也。急以五月蚕退纸一片,碎煎安碗中,以盘盖密,以汤泡半碗许,仍以纸封盘缝,勿令透气,良久乘热饮之,就卧以衣被盖之,令汗出愈。 一婺妇身肥,常患发沙之症,每用苎麻刮之,即愈,辄愈辄发,不出二三日。医用四物等治,反加鼻衄。江以香附、抚芎、黄芩栀子等开郁降火清热之剂,与之数服而愈,不复发。(以上二条系类案。) 崇祯壬午癸未,时疫盛行,道HT 相藉,各处医者,发汗和中药,内唯用人参者,多以活人。

返回目录 >> 《增订叶评伤暑全书》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