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暑风

忽然手足搐挛,厉声呻吟,角弓反张,如中恶状,为暑风。亦有先病热后甚,渐成风者,谵语狂呼浪走,气力百倍,此阳风也。治法以寒凉攻劫之,与阴风不同,皆宜解散化痰,不宜汗下,有日久而脾胃弱者,宜温补。 霖按∶暑风即痉也。痉甚则厥,近世虽严寒温之防,而取重于安宫、至宝、清营、紫雪之类,全是温病伏气,治法与中暑之痉厥,究隔一间。经言先夏至为病温,后夏至为病暑,盖夏至阴生,太阴湿土用事,湿热火三气交蒸,合而为暑,异乎春夏木火司令,触发伏气之温热也。夫暑邪由口鼻吸入,直逼血络,鼓动内风,风火盘旋,势不可遏,此少阳相火,太阴湿土,厥阴风木,三气合邪,奔窜无常,故为痉为厥也。盖手少阳三焦相火,与手厥阴包络相通,暑热之邪内袭,招引相火,火动风生,则肝木失养,故筋挛脉急,风煽火识,则包络受邪,故神识昏迷,身中之气,随风火上炎,而有升无降,常度尽失,由是而形若尸厥矣,正《内经》所谓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暴厥者是也。外窜经络则成痉,内逼膻中则为厥,其治速宜熄风泄火,达络疏肝,急折其势,以平其暴,不令其煎熬胃液,甚则用釜下抽薪法,以白头翁汤消息治之,直折其厥少之盛,待势稍衰,再议清通包络,渐进化痰养阴清湿之剂,此正治也。更有暑邪热极,脉微而躁,肢冷肤冷,面赤气短,大汗不止而舌润,或手拘挛,瞀乱昏迷者,乃邪热逼汗,为阳越之证,急宜参附加童便以回阳,俟苏后再以清暑养阴,以善其后。否则亡阳不救,然苟非脉微足冷,汗出舌润,则仍是热证,误用参附即死。若无真知灼见,不可轻试,要亦不可不知也。

返回目录 >> 《增订叶评伤暑全书》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