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杂病心法要诀

> 卷三 痰饮总括

痰饮总括

阴盛为饮阳盛痰,稠浊是热沫清寒,燥少粘连咯不易,湿多易出风掉眩,膈满呕吐为伏饮,支饮喘咳肿卧难,饮流四肢身痛溢,嗽引胁痛谓之悬,痰饮素盛今暴瘦,漉漉声水走肠间,饮留肺胸喘短渴,在心下悸背心寒。 〖注〗饮则清稀,故为阴盛。痰则稠浊,故为阳盛。稠浊,是热痰属心也。沫清,是寒痰属肾也。少而粘连咯不易出,是燥痰属肺也。多而易出,是湿痰属脾也。搐搦眩晕,是风痰属肝也。膈上痰满,呕吐痰涎,此饮留于膈间,名曰伏饮也。喘咳面肿不得卧,此饮留于肺,名曰支饮也。饮流四肢,身体重痛,此饮留行于体,名曰溢饮也。咳嗽引胁疼痛,此饮留于胁下,名曰悬饮也,素盛今瘦,漉漉有声,水走肠间,此饮留于肠胃,名曰痰饮也。凡饮留于胸肺,则喘满短气而渴。 饮留于膈下,则心下悸或背心寒冷也。 二陈汤 燥痰汤 诸痰橘半茯苓草,惟有燥者不相当,风加南星附子,热加芩连寒桂姜,气合四七郁香附,虚入参术湿入苍;燥芩旋海天冬橘,风消枳桔贝蒌霜。 〖注〗诸痰谓一切痰,皆宜二陈汤治之。即橘红半夏茯苓甘草也。因有苓、半、性过渗燥,故与燥痰不相当也。根据本方风痰加南星、附子,热痰加黄芩黄连,寒痰加干姜肉桂,气痰加浓朴、苏叶即是合四七汤也,因郁生痰加香附,气虚有痰加人参白术即六君子汤也,湿痰加苍术。燥痰宜用燥痰汤,即枯黄芩旋复花、海石,天冬橘红、风化芒硝枳壳桔梗、贝母、栝蒌霜也。 茯苓指迷丸 茯苓风消枳壳半,痰饮平剂指迷丸,寒实瓜蒂透罗治,热实大陷小胃丹。 〖注〗指迷丸,治一切痰饮平和之剂,即茯苓、风化芒硝枳壳半夏也。痰饮寒实者,用瓜蒂散吐之,或用透罗丹下之。热实者,在膈上用大陷胸汤,丸,在三焦用小胃丹攻之。 半夏茯苓汤加丁香汤 越婢加术汤 流饮控涎苓桂治,伏饮神佑半苓丁,支饮葶苈悬十枣,溢饮越术小青龙。 〖注〗留饮者,谓一切饮留于上下、内外也。实者用控涎丹攻之,虚者用苓桂术甘汤温之。伏饮实者用神佑丸,虚者用半夏三钱、茯苓二钱、丁香一钱、生姜三钱,煎服治之,即半夏茯苓汤加丁香也。支饮用葶苈大枣汤,悬饮用十枣汤治之。溢饮有热者用越婢加术汤,即麻黄石膏甘草生姜大枣,加苍术也。有寒者用小青龙汤治之。

返回目录 >> 《杂病心法要诀》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