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幼幼新书

> 卷第十一(痫论候法)凡十二门 痫候第二

痫候第二

《巢氏病源》痫候∶痫者,小儿病也。十岁以上为癫,十岁以下为痫。其发之状,或口眼相引而目睛上摇,或手足掣 ,或背脊强直,或颈项反折。诸方说痫名证不同,大体其发之源,皆因三种。三种者,风痫、惊痫、食痫是也。风痫者,因衣浓汗出而风入为之。惊痫者,因惊怖大啼乃发。食痫者,因乳哺不节所成。然小儿气血微弱,易为伤动。因此三种,变作诸痫。凡诸痫正发,手足掣缩,慎勿捉持之,捉则令曲戾不随也。 茅先生小儿生下有中惊痫候∶瞪目,手双搐搦背脊强直,手足掣缩,壮热,数齿,时常发为惊痫。 茅先生小儿有中风痫候∶眼细 ,头项返辄,啼叫螈 ,肚中膨紧,屈指。此候春夏发或四季发,故为之风痫。惊痫、风痫,凡有此二候,本因母将摄失理;或衣浓而出,腠理开张,风邪乘虚而入。所治者,才见发时,急用睡惊膏(方见慢惊风门中)一服,半日间通下风涎恶物,便进匀气散(方见胃气不和门中)、醒脾散(有二方,一方见胃气不和门中,一方见慢脾风门中)。与调,后常服朱砂膏(方见惊积门中)、雄朱散(方见惊痫门中),与服即愈。 大凡痫病,亦分脏腑。浑身先微热而后发痫,即为腑病。其寸口脉浮,为阳痫,此犹易治。若先体不热,不因惊触不啼不唤,而得脏病,为阴痫。脉证更。目直,不作声,眼生白障,牙关噤,肚胀不进食,下黑血,死候不治。 汉东王先生《家宝》∶凡婴孩小儿累受其惊,用药不瘥,变作惊风。十岁以上为癫,十岁以下为痫。 风痫者,因出汗解脱,因风而入,谓之风痫。食痫者,因乳哺失节,多食硬物,致伤脏腑;或失疏利,结积成块,变成其患。惊痫者,或因惊扑,大人高声叫唤,孩儿血气未成,精神未实,遂发惊痫。如有此三痫,牙关不开,进药不得,宜先用开关散(方见一切痫门中)揩口两角,口自然开。然后根据次第用药,取效。 《婴音宝鉴》痫病死候∶手足螈 ,脉沉,身体软,不时醒,卧久不寤,腹满转鸣,口噤不进乳,反张强直脊,吐痢不止,厥痛时起,下血,身热,痉,直视瞳子不动,汗出发热,不时手足螈 ,喜惊。 《惠眼观证》小儿痫候云∶发痫者,只因惊后,取惊气未尽;或当风坐立;或再惊着。其邪愈传归入心脏,每邪气潮心,故令眼目翻张,非时搐搦。 《秘要指迷》痫候云∶凡痫疾有数般,不可尽述,且说五脏表里受风形状。初受惊痫,目反视,踞坐举头,唇支青色,面青黄,此乃病传于肝。若唇黑,眼慢,旬日死。风痫口吐白沫,已传受心脏。放齿咬人,或即口颊手指青黑,或醒而发。若指黑色面青黑,乃五日内死。脐风发痫,面虚肿搐搦,手足摇动,两睑白,病已传肺。面如土色者,七日而死。搐搦,或梦中啼笑,下齿咬人,乃似慢脾形状。若眉带黑色,病传入肾。肾已绝,旬日而死。脾痫之状,喉如锯鸣,多睡不进乳,口干唇赤,眼白多,此病旦夕而死。

返回目录 >> 《幼幼新书》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