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疝证门

总括 厥阴之脉环阴器,入小腹。任脉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故诸疝莫不属之厥阴任脉为病也。小儿病此,多因先天不足,本脏虚弱,复因外感风寒,内食生冷,以致寒邪积聚凝结而成者有之。或因湿热郁于中,复为寒邪束于外,邪气乘虚,并于血队,流入厥阴。厥阴属肝,其性急速,故其见证,皆牵引睾丸,小腹绞痛也。又有胎疝一证,多因孕妇啼泣过伤,动于阴气,结聚不散,令儿生下,即成此证者,乃禀赋为病也。总审大抵热则多纵,寒则痛临。血分者,在左不移,气分者,在右多动,湿肿坠则重,虚肿坠则轻也。因证而治,自中病情矣。 寒疝 小儿平日过食生冷,或卧湿地,以致寒湿内蓄,阴结于内,气滞不行,为日已久深,复为风冷所束,水气所侵。故发时囊冷结硬,牵引小腹作痛,而成寒疝。初得之兼表者,以乌头桂枝汤主之;寒甚者,金茱丸治之如神也。 湿热感寒疝 小儿平素浓味过度,致生湿热。湿热之气下行,流入囊中,复触风寒,而疝气成矣。发时囊纵红肿,常常刺痛,当以乌头栀子汤服之即宁也。 胎疝 胎疝者,多因孕妇啼哭过伤,气结不散,蕴于胞中,令儿生下胞硬,疼痛无时。轻者用十味苍柏散治之,重者用金铃散或川楝丸最宜。 阴肿 阴器者,乃诸筋之总会也。因邪客于少阴厥阴之经,湿热之气,与风冷之气相搏,气不得通,故阴囊肿大者,乃邪气凝结也。总之,风盛多痒,湿盛多坠,热盛多疼。如外肾肤囊肿大,痒痛坠下,此风湿袭于下也,宜疏风五苓散主之。 如外肾肤囊肿痛光亮,此因心火移热于小肠故也,宜用加味五苓散,或导赤散主之。更有偏坠一证,或左或右,睾丸作肿者,此因食积不化,湿气下行故也,宜加味守效丸服之最灵。 小肠气 小肠气一证,其受病与疝气等,亦因湿气在内,而寒气又束于外也。发时小腹胀控,睾丸痛引腰脊,上冲心痛而不肿是也。治宜分别形状,如引腰而痛者,宜加味香苏散温散之为宜;如上冲心气而痛者,加味失笑散主之;如小腹中有形如卵,上下往来,痛不可忍者,宜胡芦巴丸医之。

返回目录 >> 《幼科指南》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