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程杏轩医案

> 《程杏轩医案》辑录 叶某喉痛

叶某喉痛

病逾一年,医称阴亏阳升,水不制火,育阴清火潜阳,屡治无效。若云痨瘵已成,非草木之所能治。现下饮食如常,脉不细数,似又不侔。求其何以屡治不效之故,理殊难测。岂非另有隔膜未窥透耶?据述病缘旧春郊外垂钓,感冒风热而起。经云∶肺主皮毛,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此肺为受病之原,比诸劳风,法在肺下,巨阳不能引精,青黄之涕,不能咳出,适足伤肺之例,当时虽曾服过清解之剂,但外邪入肺,如油入面,有仓卒难以浣涤者,胶粘酝酿,郁而为热,郁热熏灼,津液受伤,所谓因病致虚者,由肺病而累及之也。何以言之。凡人咽喉两管,咽通于胃,喉通于肺,今喉虽辣痛,而纳食无碍,可知其病在喉而不在咽。人身之气左升右降,肝主升,其脉萦于左,肺主降,其脉萦于右。今左畔肢体如常,而病端偏着于右,足见其病在肺,而不在肝。肺脉虽萦于右,然位居上焦,为脏腑之华盖,观其上脘烦热,时冲喉咙,颈下皮肤作痒,搔爬如痱,咯吐痰色灰黄等因,其为肺脏蕴热,金燥液干,情已大露。 再按大便坚硬,数日始一更衣者,肺与大肠相表里也。倘果因虚致病,悉属内伤,水不制火,而致喉痛,早已咳血音嘶,走入怯途,焉能缓待。且滋阴壮水,药证相符,何以久服不应耶?然病情虽窥一斑,治法尚难计议。盖治病须分新久,用药贵审机宜。病初体质无亏,治惟涤邪,无庸顾虚。兹则病魔经岁,正气已亏,岂容孟浪!进而求之,肺为娇脏,喜润恶燥,邪热久处肺中,金被火刑,津干液涸,是以养阴药饵,只可滋其津液之干,莫能驱其蕴伏之燥耳。古人治燥甚少良方,惟西昌喻氏,会悟经旨,发明燥病,根源见得,诸气 郁,诸痿喘呕,以及心移热于肺,二阳之病发心脾,各种病机,俱关于肺。所立清燥救肺一方,颇有深意。盖辅金制木,即所以治肝,清肺澄源即所以治肾,僭仿其法,谅当有应。 安波按∶此方之义,无遗蕴矣。

返回目录 >> 《程杏轩医案》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