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医宗金鉴

> 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 下瘀血汤方

下瘀血汤方

大黄三两桃仁二十枚□虫(熬,去足)二十枚 右三味,末之,炼蜜和为四丸,以酒一升,煎一丸,取八合,顿服之,新血下如豚肝。 【集注】 程林曰:□虫主开血闭,大黄主攻瘀血,桃仁主破死血。 □ 产后七、八日,无太阳证,少腹坚痛,此恶露不尽,不大便,烦躁发热,切脉微实,再倍发热,日晡时烦躁者不食,食则谵语,至夜即愈,宜大承气汤主之。热在里,结在膀胱也。 【按】 「热在里结在膀胱也」之八字,当在本条上文恶露不尽之下,未有大承气汤下膀胱血之理,必是传泻之□。「再倍」二字,当是衍文。 【注】 无太阳证,无表证也;少腹坚痛,有里证也。因其产后七、八日,有蓄血里证,而无太阳表证,则可知非伤寒太阳随经瘀热在里之病,乃产后恶灵未尽,热结膀胱之病,当主以下瘀血可也。若不大便,不食、谵语、烦躁、发热,日晡更甚,至夜即愈,此为胃实之病,非恶露不尽之病,以其日晡更甚,至夜即愈,则可知病不在血分而在胃也,故以大承气汤下之。 【集注】 李□曰:此一节具两证在内,一是太阳蓄血证,一是阳明里实证,因古人文法错综,故难辨也。无太阳证,谓无表证也。少腹坚痛者,以肝藏血,少腹为肝经部分,故血必结于此,则坚痛亦在此,此恶露不尽,是为热在里,结在膀胱,此太阳蓄血证也,宜下去瘀血。若不大便,烦躁,脉实,□语者,阳明里实也,再倍发热者,热在里,蒸蒸发于外也。阳明旺于申、酉、戌,日晡是阳明向旺时,故烦躁不能食,病在阳而不在阴,故至夜则愈,此阳府病也,宜大承气汤以下胃实。 【按】 『伤寒论』曰:阳明病不能食,攻其热必哕,以胃中虚冷故也。又云:发热者,尤当先解表,乃可攻之。况在产后,岂可妄议攻下哉?必认证果真,方可用此。 □ 产后风续之,数十日不解,头微痛,恶寒,时时有热,心下闷,干呕,汗出,虽久,阳旦证续在耳,可与阳旦汤。 【注】 产后续感风邪,数十日不解,头微痛,恶寒,时热,汗出,表未解也,虽有心下闷、干呕之里,但有桂枝证在,可与阳旦汤解表可也。阳旦汤,即桂枝汤加黄芩。阳旦证,即桂枝证也。 【集注】 沈明宗曰:上下三条,乃产后感冒证也。世谓产后气血两虚,不论外感内伤,皆以补虚为主,而仲景拈伤寒中之风伤卫发热,仍以表里阴阳去邪为训。故云:产后中风,数十日不解,头微痛,恶寒,时时有热,汗出,乃太阳表未解也。但心下闷干呕,是外邪入于胸中之里。太阳表里有邪,谓之阳旦证,故以桂枝汤加黄芩而为阳旦汤。以风邪在表,故用桂枝解肌,邪入胸膈之间,当以清凉解其内热,故加黄芩,正谓不犯其虚,是益其余,不补正而正自补,不驱邪而邪自散,斯为产后感冒入神之妙方也。 奈后人不察其理,反谓芍药酸寒,能伐生生之气,桂枝辛热,恐伤其血,弃而不用,以致病剧不解,只因未窥仲景门墙耳!故『千金方』以此加饴糖当归,为当归建中汤,治产后诸虚或外感病。推仲景之意,尝以此汤加减出入,治产后诸病,屡获神效,故表出之。 尤怡曰:夫审证用药,不拘日数,表里既分,汗下斯判。上条里热成实,虽产后七、八日,与大承气而不伤于峻;此条表不解,虽数十日之久,与阳旦汤而不虑其散,非通于权变者,未足语此也。

返回目录 >> 《医宗金鉴》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