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医学实在易

> 卷三 秘结诗

秘结诗

秘结三承(气汤)慎用之,麻仁(丸,又名脾约丸)泽润不支离,须知肾脏为阴主,补泻寒温总是滋。 隔食证。水饮可下,食物难入。高鼓峰专主阳明,用左归饮去茯苓,加生地、当归以养胃阴。此法从薛氏医按胸满不食以六味汤加此二味得来也。去茯苓者,恐其旁流入坎,不如专顾阳明之速效也。用此方俾胃阴上济,则贲门宽展而饮食进,胃阴下达,则幽门阑门滋润而二便通,十余剂可效。如若不愈,《人镜经》专主《内经》“三阳结谓之隔”一语,以三一承气汤节次下之,令陈卒去,则新物纳,此峻剂也。然此证多死,即勉治之,亦不过尽人事而已。又有朝食暮吐,名反胃,为中焦虚寒,下焦无火,宜吴茱萸汤,附子理中汤,加茯苓半夏、川椒之类,或以真武汤、八味丸间服,然《金匮》有大半夏汤,主降冲脉之逆,为隔证反胃初起之神方。(经义)《阴阳别论》曰∶“一阳发病,其传为隔。”按∶一阳,少阳也。手少阳三焦,足少阳胆,为初气从中见之相火治之,大小柴胡汤,诸泻心汤,按证用之如神。又曰∶“三阳结,谓之隔。”按∶三阳,太阳也,手太阳小肠,足太阳膀胱,从本为寒,从标为热。结者,寒热之气,皆能为结,此深一层论也。张景岳谓∶“小肠属火,膀胱属水,火不化则阳气不行而传导失职,水不化则阴气不行而清浊不分,皆致结之由。”此浅一层论也。《伤寒论》中尽有神妙之方。《邪气脏腑病形篇》曰∶“脾脉微急为膈中,食饮入而还出,后沃沫。”按∶脉微为脾虚而中气欲馁,沃沫为脾虚而津液不摄,理中丸为上策,如若未效,宜于脉之急处,寻出所以急之源头而治之。《大奇论》曰∶“胃脉沉鼓涩胃外鼓大,心脉小坚急,皆隔偏枯。”按∶此即前论高鼓峰之意也。《通评虚实论》曰∶“隔则闭绝,上下不通,则暴忧之病也。”《本神篇》曰∶“忧愁者,气闭塞而不行。”按∶此二节,即张鸡峰所谓∶ “噎膈是神思间病”之意。《金匮》茯苓浓朴汤,丹溪越鞠丸可治,但当更求其本则得矣。 《血气形志篇》曰∶“形苦志苦,病生于咽噎,治以苦药。”愚谓亦不外泻心汤之类。反胃证《内经》无专论,当以《金匮》为主。

返回目录 >> 《医学实在易》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