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医学从众录

> 卷二 虚喘方

虚喘方

加味六君子汤 治肺脾虚寒,痰嗽气喘。 人参 白术(炒) 茯苓 半夏(各二钱) 陈皮 甘草(炙) 干姜(各一钱) 细辛(八分) 五味(七分) 水煎服。 参附汤 治元气虚脱,手足逆冷,汗出不止,气短欲绝。 愚按∶此上中下俱脱之症。若中焦脾气脱者,以白术一两代人参,名术附汤;上焦肺气脱者,以炙黄 一两代人参,名 附汤,但黄 轻浮,必加麦冬三钱,五味一钱以纳之;下焦肾气脱者,以熟地黄一两代人参。但熟地性滞,非痰所宜,且功缓,非急症所倚,须加茯苓四钱导之,方为稳当。观仲景茯苓甘草汤、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真武汤三方,皆以茯苓为君,皆治汗出不止。盖以汗之大泄,必引肾水上泛,非茯苓不能镇之。此以平淡之药,用为救逆之品,仲景之法,所以神妙也。 黑锡丹 治脾胃虚冷,上实下虚,奔豚,五种水气,中风痰潮危症。 喻嘉言曰∶凡遇阴火逆冲,真阳暴脱,气喘痰鸣之急证,舍此再无他法之可施。予每用小囊佩带随身,恐遇急症不及取药,且欲吾身元气温养其药,借手效灵,厥功历历可纪。 徐灵胎曰∶镇纳元气,为治喘必备之药,当蓄在平时,非一时所能骤合也。 六味丸(方各见《时方》) 治肾阴虚不能纳气者,加麦冬五钱、五味一钱。 肾气丸(方见《金匮》) 治肾阳虚不能纳气。 全真一气汤(《冯氏锦囊》) 治上焦虚热,下焦虚冷,此方清肃在上,填实在下之法。 熟地(一两) 人参(一二三钱或一两另炖调复) 麦冬 牛膝(各二钱) 冬白术(炒,三钱) 五味(七分) 附子(一钱,须重用) 水煎服。 枸杞汤(方见《时方》) 治气短。 贞元饮(见《三字经》) 余推景岳制方之意,以气为阳,血为阴。大汗亡血,产后及热病之后,血虚则气无附丽。孤阳无主,时见喘促,故以此饮济之缓之。其要旨在“济之缓之”四字,今人顺口读过,便致许多误事。盖阴血枯竭,最喜熟地之濡润以济之,犹恐济之不及济,故加当归以助其济之之力;呼吸气促,最宜甘草之大甘以缓之,犹恐缓之不能缓,故用至二三钱,以成其缓之之功。 熟地(三五钱至一两) 当归 炙草(各二三钱) 水煎服。 长孙男心典按∶气为夫,血为妻。无妻夫必荡,自然之势也。此方补血为主,使气有归附,渐渐而平,缓剂也。今人于真阳暴脱、气喘痰涌危症,不知议用附子汤、真武汤及黑锡丹等药,而以贞元饮投之,则阴霾冲天,痰涎如涌,顷刻死矣。 此方入经,不能入肾,不可不知。 真武汤 治水气咳呕,小便不利,四肢肿,腹痛。 次男元犀按∶以上治喘等方,多主水饮。因仲景云“短气皆属饮”一语,悟出无数方法,药到病瘳,指不胜屈。方知取法贵上也。 真武为北方水神。以之名汤者,借以镇水也。附子辛热,壮肾之元阳,则水有所主;白术之温燥建中土,则水有所制;附子生姜之辛散,于补水中寓散水之意;白术茯苓之淡渗,于制水中寓利水之道;尤妙在芍药之苦降,以收真阳之上越。盖芍药为春花之殿,交夏而枯,借其性味,亟令阳气归根于阴也。 附子汤(方各见《伤寒》) 此方即真武汤,去生姜人参,其补阳镇阴。分歧只一味与分两略殊。学人读古人书,必于此处究心,方能受益。 《金匮》云∶气短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甘术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 喻嘉言曰∶饮邪阻碍呼吸,故气短。但呼吸几微之介,不可辨。若呼之气短,是心肺之阳有碍,宜苓桂术甘汤以通其阳,阳气通,则膀胱之气窍利矣;若吸之气短,是肝肾之阴有碍,宜肾气丸以通其阴,阴通则少阴之关开矣。 按∶气短分及呼吸,其旨微矣。

返回目录 >> 《医学从众录》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