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医法圆通

> 卷一各症辩认阴阳用药法眼 胃病不食

胃病不食

按不食一症,有因外邪伏而不宣,逆于胃口者;有因饮食生冷,停滞胃口者;有因七情过度,损伤胃气者;有因阳虚者;有因阴虚者。因外邪所致而不食者,定有发热、头痛、身痛,与夫恶寒、恶风、恶热、口苦、便赤、四肢酸痛等情。按定六气节令,六经提纲病情治之,外邪去而食自进矣。因饮食生冷而致不食者,定见饱闷吞酸,胸膈胀痛等情,照温中行气消导之法治之,生冷去而食其进矣。因七情过度而致不食者,审其所感,或忧思、或悲衰、或恐惧、或用心劳力、或抑郁、或房劳,按其所感所伤而调之,则饮食自进矣。因阳虚者,阳衰则阴盛,阳虚二字,包括七情在内,论阳虚,是总其名也。阴主闭藏,故不食。此等病人,必无外感,饮食病情为难。法宜扶阳,扶阳二字,须按定上中下部位。阳旺阴消,而食自进矣。因阴虚者,阴虚则火旺。阴虚二字,有外感客邪,随阳经而化为热邪伤血,按其所感经络治之,若系真阴虚极,则又非苦寒可用。火伏于中,其人烦热口渴饮冷,甚有呃逆不休,咳嗽不已,反胃而食不下诸症。轻则人参白虎,重则大小承气之类。是泻其亢盛之火邪,以复阴血。若由真阳虚极,不能化生真阴,阴液已枯,其人定然少神气短,肌肤全无润泽。若火炙然,亦常思泊润凉物。病至此际,十少一生。苟欲挽回,只宜大甘大温以复阳,阳回则津液自生。即苦甘化阴,甘淡养阴,皆其次也。昧者不知此中消息,妄以苦(苦原本作“若”,据文义改。)寒大凉治之,鲜不速毙。果能投治无差,则阴长阳生,而食自进矣。[眉批]饮食为人之大源,其所以能饮食之故,尤重在精气。不食一证所因最为繁多,无论内外各病,皆能致之。此按扼定病机病情,指出治法。大具手眼,至活至妙。学者苟知精气为饮食之本,从精气上消息不食之故,便合钦安之法,而得不食之源,于治胃病乎何难。 以上内外诸法俱备,学者务要下细理会,不可因其不食,而即以消食、行气、破滞之品杂乱投之,病人莫不阴受其害。查近日市习,一见不食,便以平胃散加丑牛、槟榔山楂麦芽香附三棱莪术之类投之。内外莫分,阴阳莫辩,诚可慨也。今特略陈大意,至于变化圆通,存乎其人。[眉批]八字要紧。又安可执一说,而谓尽括无遗。

返回目录 >> 《医法圆通》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