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医碥

> 卷之四·杂症 喑

一曰舌喑,乃舌不能转运言语,而喉咙声音如故也。娄全善云∶人舌短语不清,乃痰涎闭塞舌本之脉而然。盖肾脉挟舌本,脾脉连舌本,心脉别系舌本,三脉有虚则痰涎入之,脉道闭塞不能运舌矣。以参、蓍、术、归、陈皮竹沥、姜汁治之,半月愈。若三脉亡血筋枯缩,亦喑。《经》云∶刺舌下,中脉太过,血出不止,为喑。又云∶脉涩甚为喑,是也。前方加补血药。又风寒客之则急缩。《经》云∶脉搏坚而长,(即弦劲意。)病舌卷不能言,是也。大秦艽汤。(见中风。)又热则脉弛缓,亦不能运,宜清热。《经》云∶脾脉病,舌本强,视盛虚热寒,陷下取之。又云∶手太阴之别曰通里,去腕下一寸五分,别而上行,入于心中,系舌本,虚则不能言,取之掌后一寸。产后败血迷心窍,心气不通,脉亦不行,舌强者,七珍散。妊娠喑者,其言哑细无音,由肾脉为胎盛阻绝,不能上通舌本也,不必治。 一曰喉喑,但喉中声哑而舌则能转运也。由劳嗽久而然,盖声出于肺,(凡物中空有窍者能鸣,肺有窍而虚者也。)喉为道路,劳病日久,火刑肺金,金伤,破则不鸣。又火盛则痰壅,痰塞肺窍,是为金实亦不鸣也。若热壅成疮,肺痈喉烂,则更甚矣。不甚者声止嘶破,甚则竟不出声也,此属内伤。又有外感风寒入肺,郁热成痰,痰火窒塞,肺窍不利,声亦嘶哑重浊。又有大声疾呼、讴歌失音者,亦金破之义也。平常痰火上壅,香附,童便浸透,为末,调服,以疏通上焦。诃子,泡,去核,以消痰、降火、开音;木通以降火清肺,导热由小肠出;桔梗以利肺气;童便以降火润肺,故诸方通用之。发声散,开结痰。橘红煎汤,化痰甚捷。寒包热者,解表,郁金、生地、阿胶知母杏仁桔梗沙参蝉蜕牛蒡子、童便。寒痰结滞,五粉丸。 积血作痛失音,蛤蚧丸。(血为热壅,结滞肺窍。)劳证血枯火盛,青黛、蛤粉,蜜调服。狐惑声哑,详伤寒。气虚感湿,痰涎凝肺,补虚去湿。风寒郁热,暴咳失音,杏仁煎。 或灸丰隆二穴各三壮、照海二穴各一壮,立效,仍药之。 又有寒客会厌而卒喑,吞吐不利者,生附子去皮、脐,切大片,蜜炙,噙之勿咽,一云咽津。忌苦寒药,恐成疮,难消难溃。

返回目录 >> 《医碥》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