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叶选医衡

> 卷下 淋闭证治论

淋闭证治论

小便不通之谓闭,滴沥作痛之谓淋。二者因心肾不交,蕴积热毒,或酒后房劳,或饮食燥热,七情郁结所致,皆一类也。自严氏有五淋之分,气淋者,小腹满闷,便涩,常有余沥;砂淋者,茎中痛,尿难卒出;膏淋者,尿如脂膏;劳淋者,劳倦即发,痛引气冲;血淋者,遇热即发,甚则溺血,候其鼻色黄者,小便难也。至东垣论肺为生水之上源,肾为主液之元气,若淋而口渴,身热脉数者,为肺受肝邪热,失其降水之令为气分证,宜以轻清淡渗药泻热。若无身热口渴,为血分之候,宜以滋阴浓味药助肾。愚按严氏之意,乃以肾与膀胱本病论之。东垣之辨,是兼他证而言也,何也?以其论中肺受热邪之证,及肺患喘嗽,与夫脾病胀满,淋闭水泄,小便涩少,皆他病致淋,不因肾与膀胱也。是知淋闭之证,主乎心肾,而实关乎脾肺矣。丹溪则又谓膀胱之府,有上口而无下口,得引升腾之气,乃施渗泄之令,气化则能出。苟气血偏浊,或正虚下陷,遂郁成淋,譬之滴水之器。上窍不通,则下窍不出,宜加柴胡升麻等药提之。若中气弱,不能运化清浊而淋者,宜加补气之药。若因血虚而气不能升提者,盖气为血配,血虚则气亦虚,而涌泄之令不行,宜补血加升提。若酒食过度,湿痰积于胸膈,脉见弦滑,证见痞闷者,宜二陈汤加香附木香探吐、次加山栀、木通调之,此亦一法也。愚按造化之理,阳无阴不化,阴无阳不行,非升不能降,非降不能升。故吐者,升之法也;渗利者,降之法也。利湿清热等剂者,阳分气药也;泻火滋阴等剂者,阴分血药也。或升降同用,或气血兼加,但血分之病不用偏施渗泄,恐反耗其精液,以致虚而愈燥,惟少用肺,引通子母相生之情。气分之病,不可纯用沉寒,恐更泥滞其化生,以致郁愈而淋,惟少用辛润行气,令气化则渗泄而出。今人见用温药,遂疑淋有冷证,不知此气郁从治之法耳。外有挟寒淋沥先寒战而后溲便,因寒气与正气争,邪气盛,则寒战成淋,正气盛,则寒战解而便利。有汗过多,小盒饭赤涩如淋,因五内枯燥,慎勿用利小便之剂。亦有小便艰难,茎中不痛而痒者,乃积所致,非淋也。又有跌仆损伤,及服温药燥涩太过,致血污留并,妇人经水不通,血积成瘕,并能作淋闭,则必小腹满痛,或手不可近,宜用红花桃仁等破血。更有难产为收生者损胞,致小便淋沥不断,其证必无痛涩,但滴而不自觉,或觉而不痛,别当大补气血。若大小便皆闭,上为呕吐者,世称关格,最难调治。经云∶不得尽期而死也。

返回目录 >> 《叶选医衡》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