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叶选医衡

> 卷下 三消从火断论

三消从火断论

八卦之中,离为 物。五行之中,火能焚物。六气之中,火能消物。故火之为用,燔木则消而为炭,焚土则消而为砖,炼金则消而为汗,煨石则消而为灰,煮水则消而为汤,煎海则消而为盐,炼汞则消而为粉,熬锡则消而为丹。故泽中之潦,涸于炎晖。鼎中之水,涸于壮火。盖五脏心为君火正化,肾为君火对化,三焦为相火正化,胆为相火对化,得其平,则烹炼饮食,糟粕去焉。不得其平,则燔灼脏腑,而津液竭焉。故入水之物,无物不长。入火之物,无物不消。无一身之心火,甚于上为膈膜之消,甚于中为肠胃之消,甚于下为膏液之消,甚于外为肌肉之消。上甚不已,则消及于肺;中甚不已,则消及于脾;下甚不已,则消及于肝肾;外甚不已,则消及于筋骨。四脏皆消尽,则心始自焚而死矣。故《素问》有消瘅、消中、消渴、风消、膈消、肺消之说。消之证不同,归之于火则一也。故消瘅者,众消之总名;消中者,善饥之通称;消渴者,善饮之通谓,惟风消、膈消、肺消三说,不可不分。风消者,二阳之疾,多风邪所鼓。格拒贲门,消铄肠胃,水不能咽,口干善渴。经曰;二阳结,为之消,善食而瘦者,名曰食 是也。膈消者,金受火邪,善饮数溲,变为水肿。经曰∶心移热于肺,为膈消是也。肺消者,肺外为寒邪所搏,阳气不施,内为火所燥,元极水复,故皮肤索泽而 着,溲溺积湿而频下,上饮半升,下行十合。经曰∶心移寒于肺为肺消,饮一溲二死,不治是也。膈消不为寒所薄,阳气得以散于外,为可治。肺消为寒所薄,阳气自溃于中,为不可治。夫消者必渴,渴亦有别。膏粱之人,多肥甘之渴,与药石之渴;藜藿之人,则惟燥热之渴而已。故火在上者,善渴,火在中者善饥。火在下者善渴。多饮而数溲,火在中下者不渴而溲白液;火遍上中下者,饮多而数溲,此其判也。后人断消为肾虚,水不胜火之故,其用药则又非是,何也?以八味丸治消水不能生,而火反助也,惟河间制言立法,甚得《内经》之旨,而世俗不知。故消渴一证,调之而不下,则水润少濡,不能杀炎上之势,下之而不调,亦旋饮旋消,不能沃膈膜之干。下之调之,而不戒嗜欲,不节喜怒,不减滋味,则病已而复作。能知此者,消渴不足忧也。

返回目录 >> 《叶选医衡》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