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叶选医衡

> 卷下 哕逆咳逆干呕呕吐五证辨

哕逆咳逆干呕呕吐五证辨

哕逆者,哕而气逆也。俗所谓发呃、吃逆、吃忒,总当名哕是也。咳逆者,咳而气逆也,咳嗽之咳也。干呕者,空呕也,声出而物不出也。呕者,声物兼出也。吐者,物出而声不出也。此数者,方书每混论无别,何以辨之?《灵枢》曰∶胃有故寒气,与新谷气俱还入胃,新故相乱,真邪相攻,气并相逆,复出于胃,故为哕。《素问》曰∶病深者其声哕,《伤寒论》有食谷者哕,有饮水、火劫、失下、妄下诸逆治。至病深者哕,盖指俗论发呃而吃吃然有声者为哕也,《千金方》谓咳逆为哕逆之名非矣。《素问》云∶岁金太过,有病咳逆,少阳司天,初之气,二之气,俱有病咳逆。又金郁之发,民病咳逆,盖皆论肺金及火为病,分明指咳嗽之咳,因气逆者而名为咳耳,乌得与哕逆紊乎?仲景《伤寒论》咳逆者,仅见于辨脉、平脉二篇,至《金匮要略》称咳逆者叠出,可略举而证也。曰∶病咳逆脉之,何以知为肺痈?寸口脉微而数,微则多风,数则为热。且云∶风伤皮毛,合于肺则咳。又曰∶咳逆上气,时时吐浊。但坐不得眠,皂荚丸主之。又肺痈胸满,一身微肿,咳逆上气,喘鸣迫塞,泻肺汤主之。又曰∶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此皆咳而气逆为病也,须知论咳而或曰咳,或曰咳逆。同一咳证而已。兼以逆字言者,不过因咳而气上逆耳,是即喘吐哕呕,有曰喘逆、吐逆、哕逆、呕逆类耳。《明理论》以辨脉篇咳逆脉散者,入于咳冷之条,而与哕目为一类。谓哕则吃吃然有声者。斯皆合仲景之旨矣,奈何论声则是,论名则非。故又曰∶哕者,咳逆是也,附和《千金》之说,强合二证为一名矣,由是后世以吃逆忒逆为咳逆者纷纷。王安道既知咳嗽为咳逆,又认有吃忒之咳逆,故亦蹈俗呼之弊。良由昧于哕耳,谓干呕乃哕之微,哕乃干呕之甚。干呕者,其声轻小而短。哕者,其声重大而长。夫二者虽有微甚之分,盖一证也,安道此说,强分一证为二名矣。干呕虽甚,可变为哕哉。若视干呕为病轻,断为病重,遂断声有轻重大小长短,以干呕甚为哕,因引《素问》病深者其声哕之句,以证哕病重于干呕,不思人病重时,每有作哕忒声者,非病深而哕者乎。反以干呕之甚者名哕,未免以吃芯之当名哕者为咳逆矣,欲辨昔人之非,得毋转相紊乱乎?或曰∶子以安道为非。然《要略》有云∶干呕哕,若手足厥者,橘皮汤主之。岂非干呕哕乃同类之一证,故合言之耶。余曰∶此正干呕且哕二证互见,故并言之也。然则所谓干呕吐逆吐涎沫,用半夏干姜散者,亦干呕与吐逆并言也,亦可视为同类之一证哉。安道之论哕与咳逆,余虽未能从,若夫干呕与吐之辨,则信乎千古定论也。其曰∶呕兼声物,故无物而声空鸣者,谓之干,干犹空也。至于吐则必有物矣,其可谓之干。仲景于呕字加一干字,所以别,夫呕为声物俱去也。又仲景尝言欲呕矣,未尝言欲干呕欲哕也。夫欲之为义,将出未出而预觉之者,惟有形之物则然,无形之声则不然也。呕与吐,主物言,故可谓之欲,干呕与哕主声,故不可谓之欲。发明声物兼出为呕,物之独出为吐,声之独出为干呕,声独出而吃忒作声为哕逆,咳嗽上逆为咳逆,孰能易其言哉?

返回目录 >> 《叶选医衡》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