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叶选医衡

> 卷上 吐汗下该尽治法论

吐汗下该尽治法论

人身不过表里,气血不过虚实。良工先治其实,后治其虚;粗工或治虚,或治实;谬工虚实实;惟庸工但补其虚,不敢治其实。举世不省悟,此余所以着三法也。夫病非人身素有之物,或自外入,或自内生,皆邪气也。邪气中人,去之可也,揽而留之可乎?留之轻则久而自尽,甚则久而不已,更甚则暴死矣。若不去邪,先以补剂,是盗未出门,而先修室宇,正气未胜,而邪气已横 矣。惟脉脱下虚,无邪无积之人,始可议补耳。他病惟先用三法攻去邪气,而元气自复也。《素问》一书,言辛甘发散渗淡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发散归于汗,涌归于吐,泄归于下,渗归解表,解表同于汗,泄利便同于下,殊不言补。所谓补者,辛补肝,咸补心,甘补肾,酸补脾,苦补肺,更相君臣佐使,皆以发腠理,致津液通血气而已。非今人所谓用温燥邪僻之补也,盖草木皆以治病,病去则五谷果菜肉皆补也。又当辨其所宜,使无偏倾可也。若以药为补,虽甘草人参,亦有偏胜之患,是故三法犹刑罚也,粱肉犹德政也。治乱用刑,治治用德,理也。余用三法,常兼众法,有按有跷,有 有导,有增减,有续止。医者不得余法而反诬之,哀哉!如引痰、漉涎、取涕迫泪,凡上行者,皆吐法也;熏蒸、渫洗、熨烙、针制、砭射、导引、按摩,凡解表者,皆汗法也;催生、下乳、磨积、逐水、破经、泄气,凡下行者,皆下法也。天之六气,风寒暑湿燥火,发病多在于上。 地之六气,雾露雨雪水泥,发病多在于下。酸苦甘辛咸淡,发病多在于中。发病者三,出病亦三。风寒之邪,结搏于皮肤之间,滞于经络之内,留而不去,或发痛麻淋痹肿痒拘挛,皆可汗而去之。痰饮宿食,在胸膈,发为诸病,皆可涌而去之。寒热痼冷火热,客下焦,发为诸病,皆可泄而出之。吐中有散,下中有补,经言知其要者,一言而终。此之谓也。

返回目录 >> 《叶选医衡》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