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疡科心得集

> 卷下 辨疥疮痤痱疮论

辨疥疮痤痱疮论

夫疥有五种∶干疥、湿疥、虫疥、砂疥、脓疥。如肺金燥盛,则生干疥,瘙痒皮枯,而起白屑;脾经湿盛,则生湿疥, 肿作痛,破泄黄水,甚流黑汁;肝经风盛,则生虫疥,瘙痒彻骨,挠不知痛;心血凝滞,则生砂疥,形如细砂, 赤痒痛,抓之有水;肾经湿盛,则生脓窠疥,形如豆粒,便利作痒,脓清淡白,或脾经湿盛亦生之,但顶含稠脓,痒痛相兼为异,皆有小虫,染人最易。切忌热汤浸洗,图快一时,殊不知热毒攻里,虫愈深入,虽有良方,何能刻日奏效?患者戒之。兼忌一切发物海鲜。治法∶内服疥灵丹,或消风散;外搽绣球丸,或一扫光俱可。 痤痱疮者,俗名坐板疮。生于两股,密如撒粟,尖如芒刺,痒痛非常,浑身毛刺,甚者皮损粘衣。此由脾经湿热湿毒郁久而成,或有因久坐卑湿之地,或坐烈日石上,酿成湿热,亦能致之。此处乃至阴之所,血亦罕来,药力少至,当用外治,法以苦参汤洗之,掺以鹅黄散。

返回目录 >> 《疡科心得集》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