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血证论

> 卷一 用药宜忌论

用药宜忌论

汗吐攻和.为治杂病四大法.而失血之证.则有宜不宜.伤寒过汗伤津液.吐血既伤阴血.又伤水津.则水血两伤.HT 然枯骨矣.故仲景于衄家严戒发汗.衄忌发汗.吐咯可知矣.夫脉潜气伏.斯血不升.发汗则气发泄.吐血之人.气最难敛.发泄不已.血随气溢.而不可遏抑.故虽有表证.止宜和散.不得径用麻桂羌独.果系因外感失血者.乃可从外表散.然亦须敛散两施.毋令过汗亡阴.盖必知血家忌汗.然后可商取汗之法.至于吐法.尤为严禁.失血之人.气既上逆.若见有痰涎.而复吐之.是助其逆势.必气上不止矣.治病之法.上者抑之.必使气不上奔.斯血不上溢.降其肺气.顺其胃气.纳其肾气.气下则血下.血止而气亦平复.血家最忌是动气.不但病时忌吐.即已愈后.另有杂证.亦不得轻用吐药.往往因吐便发血证.知血证忌吐.则知降气止吐.便是治血之法.或问血证多虚.汗吐且有不可.则攻下更当忌矣.予曰不然.血之所 以上者.以其气腾溢也.故忌吐汗.再动其气.至于下法.乃所以折其气者.血证气盛火旺者.十居八九.当其腾溢.而不可遏.正宜下之以折其势.仲景阳明证.有急下以存阴法.少阴证.有急下以存阴法.血证火气太盛者.最恐亡阴.下之正是救阴.攻之不啻补之矣.特下之须乘其时.如实邪久留.正气已不复支.或大便溏泻.则英雄无用武之地.只可缓缓调停.纯用清润降利.以不违下之意.斯得法矣.至于和法.则为血证之第一良法.表则和其肺气.里者和其肝气.而尤照顾脾肾之气.或补阴以和阳.或损阳以和阴.或逐瘀以和血.或泻水以和气.或补泻兼施.或寒热互用.许多妙义.未能尽举.四法之外.又有补法.血家属虚痨门.未有不议补者也.即病家亦喜言补.诸书重补者.尤十之八九.而不知血证之补法.亦有宜有忌.如邪气不去而补之.是关门逐贼.瘀血未除而补之.是助贼为殃.当补脾者十之三四.当补肾者十之五六.补阳者十之二三.补阴者十之八九.古有补气以摄血法.此为气脱者说.非为气逆者说.又有引火归元法.此为水冷火泛者立说.非为阴虚阳越者立说.盖失血家如火未发.补中则愈.如火已发.则寒凉适足以伐五脏之生气.温补又足以伤两肾之真阴.惟以甘寒.滋其阴而养其阳血.或归其位耳.血家用药之宜忌.大率如是.知其大要.而后细阅全书.乃有把握.

返回目录 >> 《血证论》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