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温病指南

> 卷上 温病总论

温病总论

温病与伤寒迥不相同.伤寒必在冬月.温病四时皆有.伤寒乃感严寒之气.日传一经.宜分六经施治.温病乃感温热秽浊之气.传变不定.宜分上中下三焦.及邪之在气在血以治之.以古书所列温病而论.春初风木当令而病者为风温.春末夏初温热渐盛则为温热.夏令病暑热盛于湿者.为暑温.(暑温即受暑也.若过时而发.则为伏暑.)长夏初秋湿盛于热者.为湿温冬令过暖.阳不潜藏.则为冬温.秽厉传染.家家如是.如徭役然.是为温疫.秽浊太甚.诸温夹毒.则为温毒.以上各证.名目甚繁.而究其治法.只须细审温邪之兼湿与否.及湿温二邪.孰多孰少.以为用药之差别.今以温邪之不兼湿者.统归风温类.列为上卷.温邪之兼湿者.统归湿温类.列为下卷.(叶氏温热论.薛氏温热赘言.皆以风湿对待立论.故仿之.)而二卷之中.又各按三焦分为三篇.如此分门别类.庶可一目了然.惟上卷之风温温热冬温温毒.治法并皆相同.(温毒稍兼解毒)下卷之湿温暑温.则分湿多热多.用药稍有区别.(按湿热合邪之证.凡热多于湿者.皆可以暑温法治之.湿多于热者.皆可以湿温法治之.不必拘定夏秋时令.亦有其人本体有湿.外感温热而病者.不拘四时.皆为湿温.治法并同.古书分时论证.但言其大概耳.)至温疫乃一时厉气流行.或兼湿.或不兼湿.初无一定.须临时察其如何见证按两卷所列各条.根据法施治.故于二卷中俱列其目.总之温热最易伤阴.无论挟湿挟燥.均须刻刻防其伤阴为第一要义.最忌麻黄桂枝羌活独活升麻柴胡等辛温升散之药.倘误用之.重伤其阴.必致轻病变重.重病变为不起.不可不慎也.

返回目录 >> 《温病指南》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