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素问悬解

> 卷七 刺法 刺志论五十七

刺志论五十七

黄帝问曰:春取络脉分肉何也?岐伯曰:春者木始治,肝气始生,肝气急,其风疾,经脉常深,其气少,不能深入,故取络脉分肉间。 春取络脉分肉者,以春者木始治事,肝气始生,肝气迫急,其风疾速,宜为虚邪所伤,而经脉常深,其邪气常少,不能深入,所伤甚浅,故取络脉分肉间也。 帝曰:夏取盛经分腠何也?岐伯曰:夏者火始治,心气始长,脉瘦气弱,阳气流溢,热熏分腠,内至于经,故取盛经分腠。所谓盛经者,阳脉也。绝肤而病去者,邪居浅也。 夏取盛经分腠者,以夏者火始治事,心气始长,脉瘦气弱,不胜暑邪之侵,而夏令方旺,阳气流溢,热熏分腠,内至于经,所伤极深,故取盛经分腠。所谓盛经者,手足六阳之脉也。其有针方绝肤而病已去者,暑邪之所居浅也。 帝曰:秋取经俞何也?岐伯曰:秋者金始治,肺气收杀,金将胜火,阳气在合,温气及体,阴气初盛,未能深入,故取俞以泻阴邪,取合以虚阳邪。阳气始衰,故取于合。 秋取经俞者,以秋者金始治事,肺气收敛肃杀,金将胜火,邪宜深入矣,而阳气在合,温气犹及在体,阴气初盛,未能深入,其伤颇浅,故取俞穴以泻阴邪,取合穴以泻阳邪。阳气始衰,故取于合穴也。 帝曰:冬取井荥何也?岐伯曰:冬者水始治,肾方闭,阳气衰少,阴气坚盛,巨阳伏沉,阳脉乃去,故取井以下阴逆,取荥以实阳气。故曰:冬取井荥,春不鼽衄,此之谓也。 冬取井荥者,以冬者水始治事,肾方闭蛰,阳气衰少,阴气坚盛,巨阳沉伏,阳脉乃去,其伤最浅,故取井穴以下阴逆,取荥穴以实阳气。故曰:冬取井荥,春不鼽衄,正是此义。鼽衄者,鼽,鼻塞也。表邪外束,肺气冲逆也。冬刺井荥,表寒解散,来春风木发达,皮毛通畅,肺金无冲逆之证,故不病鼽衄。 五脏之经五腧,穴也。井荥俞经合也,六腑之经六腧,井荥俞原经合也,其穴皆在手足。此与刺法论、四时刺逆从论四时所刺不同,别是一法也。四段旧误在水热穴论。 黄帝曰:春亟治经络,夏亟治经俞,秋亟治六腑,冬则闭塞,闭塞者,用药而少针石也。 冬令闭塞,宜用药不宜用针,故少针石。 所谓少针石者,非痈疽之谓也,痈疽不得顷时回。痈不知所,按之不应手,乍来乍已,刺手太阴旁三痏,与缨脉各二。 所谓冬月少针石者,非痈疽之谓也,痈疽脓成不泻,腐骨烂筋,败经伤脏,性命攸关,急当泻之,不得顷时回护。若痈生不知其所,按之肿痛不应于手,其痛乍来乍已而无定候,刺手太阴中府之傍,足阳明气户、库房之所三痏,痏,刺瘢也。与结缨两傍之脉,缨,冠带也。足阳明水突、气舍之穴各二痏。 掖痈大热,刺足少阳五。刺而热不止,刺手心主三,刺手太阴经络者大骨之会各三。 掖下生痈大热,地迎,足少阳经,足少阳脉下胸贯膈循胁。刺足少阳渊腋、辄筋之穴五, 泻其相火。刺而热不止,刺手太阴经络与手太阳者大骨之会,肩贞之穴各三。 胞气不足,魄汗不尽,暴痈筋软,随分而痛,治在经腧。 太阳寒水之气,主封闭皮毛,膀胱之胞气不足,皮毛弗固,热蒸窍泄,魄汗不尽。感冒风寒,以致营卫郁阻,暴发痈肿,筋脉软短,随其本经部分而生疼痛,治在本经腧穴,泻其壅闭也。 凡诸疮疿痈疽,皆缘风寒感袭,中其孔窍,营卫阻梗,郁发于穴腧之内,故作肿痛。热蒸肌腠,肉腐脓化,脓泄经通,而后病愈。当其肿痛之时,可刺而平,可汗而消也。 腹暴满,按之不下,取手太阳经络者,胃之募也,刺少阴俞,去脊椎三寸傍五,用圆利针。霍乱,刺腧傍五,足阳明及上旁三。 腹暴胀满,按之不下,土郁而胃逆也。取手太阳经之所络者,任脉之中脘,胃之募也。少阴肾者,胃之关也,刺少阴肾俞,去脊椎三寸,两傍各五。用员利针。第六针,见《灵枢》。霍乱,腹满之甚而吐泄者也,刺少阴俞傍五,足阳明之胃俞及胃俞上之脾俞傍三,所以泄其寒湿也。 刺痫惊脉五:针手太阴各五,刺手少阴经络傍者一,手指及手外踝上五指,留针,刺足太阳五,足阳明一,上踝五寸,刺三针。手指及手外踝句,旧误在三部九候论中。 刺痫惊之脉五处:针手太阴之鱼际各五,刺少阴经之所络傍者,手太阳之支正一,其穴在手小指及手外踝后五指,同身寸之五寸也,中指中节,为同身寸之一寸。留针以致其气,刺足太阳之承山五,足阳明之解溪一,上外踝五寸,足少阳之光明,刺三针。此痫惊所刺之五脉也。六段旧误在通评虚实论,与前四段乃一篇,刺志论系通评虚实论后文,简错传误,今移正之。

返回目录 >> 《素问悬解》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