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内经评文

> 卷四 四时气第十九

四时气第十九

黄帝问于岐伯曰.夫四时之气.各不同形.百病之起.皆有所生.灸刺之道.何者为定.岐伯答曰.四时之气.各有所在.灸刺之道.得气穴为定.故春取经血脉分肉之间.甚者深刺之.间者浅刺之.夏取盛经孙络.取分间.绝皮肤.秋取经 .邪在腑.取之合.冬取井荥.必深以留之.温疟.汗不出.为五十九 .风 肤胀.为五十七 .取皮肤之血者.尽取之.飧泄.补三阴之上.补阴陵泉.皆久留之.热行乃止.转筋于阳.治其阳.转筋于阴.治其阴.皆卒刺之.徒 .先取环谷下三寸.以铍针针之.已刺而 之而内之.入而复之.以尽其 .(中有脱文)必坚.来缓则烦 .来急则安静.间日一刺之. 尽乃止.饮闭药.方刺之时.徒饮之.方饮无食.方食无饮.无食他食.百三十五日.着痹不去久寒不已.卒取其三里.骨为干(三字是经脉篇文误衍于此)肠中不便取三里.盛泻之.虚补之.疠风者.素刺其肿上.已刺.以锐针针其处.按出其恶气.肿尽乃止.常食.方食无食他食.腹中常鸣.气上冲胸.喘不能久立.邪在大肠.刺肓之原.巨虚上廉三里.小腹控睾引腰脊.上冲心.邪在(甲乙经有小肠也三字)小肠者.连睾系.属于脊.贯肝肺.络心系.气盛则厥逆.上冲肠胃.熏肝.散于肓.结于脐.故取之肓原以散之.刺太阴以予之.取厥阴以下之.取巨虚下廉以去之.按其所过之经以调之.善呕.呕有苦.长太息心中 .恐人将捕之.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则口苦.胃气逆.则呕苦.故曰呕胆.取三里以下胃气.逆则刺少阳血络.以闭胆逆.却调其虚实.以去其邪.饮食不下.膈塞不通.邪在胃脘.在上脘则刺抑而下之.在下脘则散而去之.小腹痛肿.不得小便.邪在三焦约.取之太阳大络.视其络脉与厥阴小络结而血者肿.上及胃脘.取三里.睹其色.察其以.(以目之讹也古目字相近)知其散复者.视其目色.以知病之存亡也.一其形.听其动静者.持气口人迎.以视其脉坚且盛且滑者.病日进.脉软者.病将下.诸经实者.病三日已.气口候阴.人迎候阳也. 笔力坚卓.惟结末一段语意无属笔致.亦与上文不一律.

返回目录 >> 《内经评文》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