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内经博议

> 卷之二脉法部 诊法论

诊法论

经曰、圣人之治病也.必知天地阴阳.四时经纪.五脏六腑.雌雄表里.从容人事.以明经道.贵贱贫富.各异品理.问年少长勇怯之理.审于分部.知病本始.夫内经所贵色脉.而诊法又极详尽如此.盖以人病所属.虽存乎阴阳脏腑表里虚实之间.而致病之由.所病之故.终非一律.故又以内经之十诊论列之.一曰度人.人有五脏六气之分.五形五性.体态各异.浓薄不同.或耐春夏.不耐秋冬.或耐秋冬.不耐春夏.或寿或不寿.又兼六气参差.阴阳不适.其筋骨气血各不相等.于是别其五色.凡形胜色.色胜形.至其胜时.年气加感.则病行矣.是可望而知之者也.二曰度脉.则审其大小浮沉滑涩.别其左右上下前后.以求五脏四时之逆从.得神者昌.失神者亡.故微妙在脉.不可不察.所谓切而知之者也.三曰度脏.凡五脏之藏神.其性情体用之生气.或不合于四时之理.而有五情伤败之事.是人之大神已不立.而外感内伤皆其后焉者也.是以度脏为亟亟也.四曰度肉.人之形气所呈.肌腠分理.皮肉形质.或相得或不相得.则寿夭判焉.以此察病.则或虽轻而重.或虽重而轻.如薄肤苍理之耐病不耐病.其相去各不同也.五曰度筋.筋有大小坚脆之别.则燔针劫刺之不可不审也.六曰度俞.俞有井荥俞原经合.而又募原之归.此备四时之到.明于五俞疾徐所在.则屈伸出入.皆有条理.岂曰按谱而求.拘执而取乎.七曰度阴阳.阴阳之变.不可胜理.人知经络表里.脏阴腑阳.而不知人有大阴阳.如三阳为经为父.及为部为纪.三阴亦然.而又有奇恒之阴阳.正月二月人气在肝.三月四月人气在脾.五月六月人气在头.七月八月人气在肺.九月十月人气在心.十一十二人气在肾.此先天阴阳之应.恒自下而上.亦自上而下.初未尝失其性理.而于脏腑所主则已不同.而况加以运气之乘除胜复也.此阴阳又在所必讲也.七者诊人备矣.至于从容人事.不失人情.则又有三诊.曰八度君.九度民.十度卿.君者王公大人.其骄恣纵欲.气志之顺逆.各有差等.民则有苦乐暴久贫富之异.卿则有尝贵后贱.败伤脱势.乃欲侯王之类.此谓人情.得其情而从容于其间.亦诊道之在所必备也.

返回目录 >> 《内经博议》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