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脉症治方

> 卷之二燥门(燥症 痿症 消渴 膈噎) 消渴

消渴

【脉】 两寸脉滑者为上消.两关洪数者为中消.两尺浮大为下消.濡散为气实血虚.洪大为阳盛阴虚.脉沉小有力者可治.实大浮涩者皆难治. 【症】 内经云∶二阳结谓之消.东垣云∶二阳者.手足阳明也.手阳明.大肠主津.病则目黄口干.是津不足也.足阳明.胃主血.热则消谷善饥.胃中伏火.火烁而血干涸也.津血不足.而消渴生矣.虽有三者之分.因于火则一也.上消者心移热于肺.多饮而渴.少食而呕.中消者.脾移热于胃也.善食而瘦.大便燥.而小便黄.下消者.肾移热于膀胱也小便淋浊.如脂膏之状.大抵渴症皆因膏粱甘肥之变.或过服金石热药.致阳盛阴虚.津液不足.结而不润.皆责于火也. 【治】 宜养肺降火生血为主.或曰上消渴.是心火刑炼肺金所致.治宜降火清金.以黄连麦门冬兰草白豆蔻、仁梨、藕汁,加升麻黄柏、之类.清气上升.而渴自止矣.中消渴者.胃中伏火.不生津液.食已则饥.不营肌肉.宜芩、连、石膏、治之.甚者.调胃承气汤.下消渴者.烦躁引饮.耳叶焦.小便如膏.正所谓焦烦水易亏是也.此为肾消.宜六味地黄丸主之.圣济总录云∶未传能食者.必发痈疽背疮.不能食者.必得中满豉胀.背为不治之症.洁古分而治之.能食而渴者.白虎加人参汤.不能食而渴者.钱氏白术散.倍加干葛治之.上下既平.则不复传下矣. 【方】 五汁饮 总治三消川黄连(一钱五分) 麦门冬(一钱五分) 天花粉(一钱) 生甘草(三分) 人参(八分) 石膏(一钱五分) 知母(一钱五分) 归身(一钱) 白芍药(八分) 黄柏(七分) 梨汁(以下临服加入) 藕汁 生地黄人乳汁(各一盏) 姜汁(二匙) 竹沥(半盏) 上作一服.加兰草叶一钱.同煎.食远服.临服时.将五汁加入.连药服之.外无加减.

返回目录 >> 《脉症治方》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