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麻疹备要方论

> 正文 见形论治

见形论治

麻出有阴阳部位多寡之分,自头而背及四肢向外处为阳部,宜多出起顶,向内处为阴部,宜稀少。若见阳部稀疏而不起顶,纵阴部多出起发是阴阳相反,必有后患,当预防之。又云∶自耳后项上腰腿先见,其顶尖而不长,其形小而匀净者吉也,勿药有喜。大凡疹子只要出得尽,则毒邪散,正气自得和平。如拂拂发热,烦闷不安,如蛇在灰,如蚓在尘,或呕吐注泻,皆毒邪壅遏,尚未尽出,急用托里散表之剂,或用麻黄汤,去杏仁蝉蜕升麻,外用胡荽酒之类。 ●疹出色白,由于脾胃气馁,血不充肌,不可专主于清热,宜帮助脾气,或养营汤,或人参败毒散主之。 ●风寒外闭,欲出不出,热重无汗,内外有不可解之势,速用羌活内托散。若见隐影紫色,热甚气喘,宜清热黄芩汤。 ●麻出紫黑,晦暗不透,宜黄连解毒汤。若紫红干燥色晦,是火毒炽盛,宜滋阴凉血汤,或大青汤,或元参汤选用。 ●麻出不透,热极目红,发痰作喘,此毒未尽出,气因热逼,宜用柴连解毒汤。 ●麻出热不退,渴不止,遍身如锦纹者,宜化斑汤,毒甚烦躁不眠,紫滞不红活者,宜疏风解毒饮。夹痰烦渴者,宜人参白虎汤。 ●麻出夹斑,无他杂症,宜小柴胡汤。若蕴毒发斑者,宜黄芩橘皮汤。疹出色黑,热毒亢极,乃不治之症,姑用加味化斑汤,或凉血解毒汤。 ●麻出紫赤,内热极也,但得形色光润,颗粒尖耸者可治,速宜清凉解毒,佐以清痰定喘,便得安痊。若枯燥无起色者不治。又有见暖则红活,不暖则枯燥,是为风寒所折,虽宜凉解,不可太过。如见疹色鲜红,光泽有艳,头粒离肉者轻,头顶平塌不起者重。 ●麻出如云一片红肿,又有细碎红点,见于红肿大片之上,此毒火炽盛,宜清解分利。 ●疹已透表而粒焦者,无分红淡,皆属热重,急当清解肺胃之热,分利小便。如大便闭者,佐以凉血润下之品,甚则投以承气汤,失治则变紫黑,难以救疗。 ●暑月出疹,发自阳明,古人治暑,以白虎汤主之。盖以暑必兼湿,非用甘寒,不足以彻其热。若疹毒内发,暑湿外侵,烦渴神不安者,宜却暑丹,佐以化毒。 ●咳嗽气喘,口干心烦者,乃毒在心肺发未尽也,宜泻白散。 ●咽喉肿痛,不能食者,乃毒火抑郁上熏,宜甘桔汤加味,或以千金散少许,用竹管吹入喉中,或玉锁匙亦可。 ●疹出即没,烦渴躁甚者,宜白虎汤加桔梗,连进二三服,若疹出后,热不退,连绵三四日不收者,此毒火太甚,外发未尽,内有余邪,宜化斑汤,或消毒饮,加元参、石膏桔梗。倘遍身既出,而犹烦热,频作呕吐,此毒邪留于肺胃,亦宜化斑汤。如大便闭结者,少加大黄微利之。

返回目录 >> 《麻疹备要方论》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