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侣山堂类辩

> 卷上 痘论

痘论

痘疹之论,自昔及今,不啻百有余家。然不参究《灵》、《素》诸经,不知脏腑血气之生始出入,是以止知顺、险、逆之证,而不知顺、险、逆之因,不知其因,则不能用救治之法矣。夫人秉阴阳水火之气而成此形,盖有正气,必有邪淫,此天地自然之理也。(在天地亦有淫气。)是痘之毒瓦斯,已萌于有生之初。夫有生之初,犹太极也;三月而成形,先生两肾,犹太极而分两仪。是痘之根原在肾。肾为水脏,主藏精而化血,又为生气之原。少阳之气,乃水中之生阳,上与心主包络相合,故痘之起发,随少阳之正气而上达于心包。(肾气之交于心包,必从中焦而上。邪在阳明,则为呕逆,阳明热盛,则为发狂。故痘前发惊者,可治。若发于肝、脾、肺外合之皮肤肌肉间,毒邪不解,反内伤于肝则发惊,伤脾则泄泻,伤肺则喘急,是以痘后发惊者,不治。)心主血,而包络主脉,故毒从经而脉,脉而络,络而孙,从孙络而出于皮肤者,顺也。盖痘乃精血中之火毒,故走于血分,而后能贯脓结痂,若走于气分,则为水泡白壳矣。夫经络为血分,皮肤肌腠为气分。皮毛者,肺之合;肌肉者,脾之合。皮肤、肌肉之中,有充肤热肉之血,肝所主也,亦为气分。故痘之顺者,从经络而出于皮肤,是以陆续出,而参差大小不齐,根窠收敛,界地分明。盖界地乃皮肤、肌肉,而不为邪毒所伤故也。血华色而润泽,根红顶白,气领成浆,盖气行脉外而血随气化也。所谓逆证者,走于皮肤之气分,则一齐涌出如痱,时俗所谓肺经痘者此也。如走于气分而留于肌腠,则唇肿眼胀,肉先浮而痘反平塌,时俗所谓脾经痘者此也。如走于气分而留于充肤热肉之血间,则皮薄而娇红可爱,光亮如灯,三者皆无血以成浆,终为不救,此因毒随气而走于肺脾肝,外合之皮肤肌肉间,实非肺经、脾经、肝经之痘毒也。又有一种夹疹之痘,此分走于气分、血分,故尚为可治。若纯走于气分,虽智巧之士,不能为无米之炊矣。夫所谓险证者,乃火毒太盛,或阻滞于肾脏,或留蓄于心包。(毒滞于肾脏,则为腰疼肚痛,寒战切牙,甚则紫斑黑陷;毒留于心包,则壮热烦躁,便血,神昏。)此事在良医,急施妙用,表实者解表,里实者疏里,热毒盛者急宜清解,不起发者攻发为先。此乃可生可死之急证,匪延时日者也。故证有重轻,方有缓急,若服平和汤而愈者,原不死之证,勿药亦可;服平和汤而后成不救者,医之罪也。夫救逆之法,方书却有冰肌散,治痘一齐涌出,服之复能敛入。予谓此方平易浅薄,焉能救其大逆!门人金西铭,在丹阳,得一救逆汤方。予于邱汉冲先生处,得一丸方。以此三方,斟酌增减,合为一方,名曰五类救逆丹,逆证、险证,服之皆有奇验。至于表里、血气、寒热、虚实,又在临证之士,兼以汤药治之可也。

返回目录 >> 《侣山堂类辩》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