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侣山堂类辩

> 卷上 利论

利论

(古文作利,今文作痢。) 夫利有三因∶因于外感风寒暑湿,而为下利脓血者,有死有生,有气有血,宜补宜泻,宜寒宜热,具在《伤寒论》、《金匮要略》及《千金》诸方,各宜随证而分别治之。又有阳中雾露之气,阴中混浊之邪,血凝自下,状如豚肝,阴阳俱厥,脾气孤弱,五液注下,下焦不阖,清便下重,令便数难,脐筑湫痛,命将难全,详论《辨脉篇》中。此外因之下利也。有因食饮不节,起居不时,阴受之而入五脏,则填满闭塞,下为飧泄,久为肠 ,此内因之下利也。有因于奇恒之下利者,乃三阳并至,三阴莫当,积并则为惊,病起疾风,至如霹雳,九窍皆塞,阳气滂溢,干嗌喉塞,并于阴则上下无常,薄为肠 ,其脉缓小沉涩,血温身热死,热见七日死。盖因阳气偏剧,阴气受伤,是以脉小沉涩。此证急宜大承气汤泻阳养阴,缓则遂成不救。医者不知奇恒之因,见脉气和缓,而用平易之剂,又何异于毒药乎?予故曰∶服平和汤而愈者,原不死之病,勿药亦可;服平和汤而后成不救者,医之罪也。

返回目录 >> 《侣山堂类辩》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