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侣山堂类辩

> 卷上 伤寒传经辩

伤寒传经辩

夫阴阳之道,一阴一阳,分而为三阴三阳。三阴三阳,应脏腑之十二经脉,是无形之气,合于有形之经,在经脉有手足之分,在六气止论三阴三阳,而无分手与足也。风、寒、暑、湿、燥、火,天之阴阳也,在人亦有此阴阳之六气。如太阳之上,寒水主之。寒水者,膀胱之水也。太阳者,巨阳之气,水中之生阳也。《灵枢经》曰∶膀胱者,毫毛其应。是太阳寒水之在下,而巨阳之气卫于通体皮毛之间。夫邪之中人,必先始于皮毛,故凡伤于寒,则为病热,是天之寒邪,病太阳之阳气,得阳气而寒反化热也。(天之寒邪,病寒水之气,同气相感也。)太阳寒水之经脉,上循于头项,故见头项强痛之证,此病气而及于经,非经气之兼病也。如邪溜于经,则为桃仁承气之下证,不复再传阳明矣。经曰∶厥阴之右,少阴治之,少阴之右,太阴治之;太阴之右,少阳治之;少阳之右,阳明治之,阳明之右,太阳治之。是以一日太阳,二日阳明,三日少阳,四日太阴,五日少阴,六日厥阴,七日来复于太阳,如不作再经,而病自愈矣。此六气之相传也。如邪留于阳明,则见白虎汤之渴证,承气汤之燥证,不复再传少阳矣,如邪留于少阳,则见往来寒热之柴胡汤证,不复再传太阴矣;如邪留于太阴,则见脾家实腹满时痛之腹证,不复再传少阴矣;如邪留于少阴,则见自利而渴之经证,不复再传厥阴矣;如邪留于厥阴,则见下利脓血之热证,不来复于太阳矣。此始病太阳之气,得阳气已化热,故虽传留于三阴而皆为热证,至于不能化热,及直中三阴之阴证,又当别论。夫六气相传,止见太阳之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而来复于太阳,不见六经之证也。如见少阳证,则为邪留少阳;见少阴证,则为邪留少阴。非病在少阳,而再传太阴;病在少阴,而再传厥阴之理也。先贤见太阳病而复见阳明证者,曰此循经传也,见太阳病而后见少阳证者,曰此越经传也;见太阳病而后见太阴证,曰此误下传也;见太阳证而后见少阴证者,曰此表里传也。(越经、误下之说,皆系杜撰。)夫太阳之邪,传留于某经,则见某经之病,不复再传别经,非六气相传,而七日来复于太阳之传经也。皆缘不明阴阳经气之道,不识仲景之书,而妄为臆说如此。又太阳标阳而本寒,少阴标阴而本热,阴阳水火之气,交相感召,故有病太阳而传于少阴者,此亦气相感而不涉于经也。有病在太阳而为心下烦闷者,先辈曰此壬水逆传于丙,丙丁兄妹相传,此更为不通之说也。(以上论六气相传,以下论传足不传手。)夫六气营运,四时代序,总属寒暑往来,而皆归于地,故人亦应之。如君、相二火,发原在肾,太阳之气生于膀胱,风气本于肝木,湿气本于脾土,燥气本于胃金,腰以上为天,腰以下为地。三阴三阳之气,皆从阴而生,自下而上,故《素问·厥论》曰∶阳气起于足五指之表,阴气起于足五指之里。是以阴阳六气,止合足之六经。《灵枢·本输篇》曰∶五脏六腑之输,五五二十五输,六六三十六输,六腑皆出足之三阳,上合于手者也。是三阴三阳之气,止合足之六经,足之六经,上合于手者也。是以天之寒邪,始病太阳膀胱之气,六气相传,止见足经之证,而不与手经相涉。(天之六淫,病患之六气,太阳之上,寒气治之,与手太阳之小肠火,毫无干涉。)先辈有以手经皆为有余,足经皆为不足之说者;有以足六经属水土木,手六经属金与火之说者;有以上体多受风热,下体多感寒湿之说者。嗟嗟!伤寒之理甚难,挈其纲领,示以大道,尚不能窥仲景之藩篱,若再多旁岐之说,使后学更无归着矣。予故设此辩,匪敢政前贤之是非,聊以俟后人之详审尔!

返回目录 >> 《侣山堂类辩》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