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六因条辨

> 六因条辨卷下 斑痧疹瘪辨论丹瘴附

斑痧疹瘪辨论丹瘴附

夫痧即是疹,疹即是痧,本属一类,因各处称名不同耳。如吴地称为痧子,浙人称为瘜子,川陕称为疹子,山东称为麻子是也。古人论斑为阳明热毒,点大而色鲜。疹为太阴风热,点细而色红。瘰为脾肺湿热,连片而红肿。更有丹者,心肺火毒,遍体红晕而兼斑疹也。瘖者,肺胃湿热,粒如水晶,不甚稠密也。然考诸方书,斑也、疹也、丹也、瘰也,不外心脾肺胃之热毒。或斑中兼疹,疹中兼丹,丹中兼瘰,总无一种独发之理。然疹与瘰发,则搔痒无度,每兼腹痛。惟瘜系肺胃湿热,只在气分,蒸逼随汗外泄而成,本属气虚,理宜清气,近时医辈,竟以治痧之法治瘖,谬之甚焉。殊不知斑、痧、疹、瘰,皆由风热湿火蕴郁而成,非发不愈,故用疏透。至瘖则湿从热化,气随汗泄,故宜清气。若见瘖而更以疏泄透汗,则气液外泄,热势反增。曾见汗泄一次,瘖发一身,医为未尽,再汗再瘖。一汗一瘖,蔓延无已,竟有不死不体之弊。吁!医说有理,病听欣然,一旦气脱,亦不过付之数与命,谁言医之咎耶?总之,斑宜清化,勿宜提透,痧宜透泄,勿宜温散;瘖宜清气,勿宜壅遏,丹宜化毒,勿宜温散,瘖宜清气,勿宜疏散,斯为治法之大要。至于经常权变,神而明之,存乎其神焉。

返回目录 >> 《六因条辨》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