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六因条辨

> 六因条辨卷下 风温辩论

风温辩论

夫风者天之阳气,温者天之热气,若非其时而见之,即为戾气,人或染之,即为病气。都由冬春久暖,雨泽愆期,风阳化燥,鼓荡寰宇,而人于气交之中,素禀阴亏者,最易凑袭。故风温一症,良由先伏温邪,后再感风,风与温合,是为风温。然温则应火,风则应木,二气相煽,化为壮火,动辄伤肺。故其见症,必面赤舌干,身热神迷,鼻鼾多寐,默默不语,不思饮食,却与中风相似。过一二日后,神志反清,语言反出,似乎欲解,但口渴喜饮,舌干烦热,较甚者何也?以风由外解,而热自内蒸也。故初起即宜外疏风邪,内清温热,须步步照顾阴液,勿泛泛治风而已。倘治失其宜,传变最速,较诸温热则尤险也。

返回目录 >> 《六因条辨》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