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六因条辨

> 六因条辨卷下 伤温辨论

伤温辨论

夫湿乃重浊之邪,其伤人也最广。考《难经》、《金柜》有伤湿、中湿、风湿、湿温之名。殆伤则伤其表,表者,乃阳明之表,肌内也,四肢也;中则中其内,内者,乃太阴之内,脾阴也,湿土也。故伤表则肢节必痛,中里则腕腹必闷。及湿与风搏,而周身痛楚,湿与热合,而烦闷热蒸,都甚于夏秋。 盖江南地卑气湿,沿江濒海,雾露风潮,较别处尤甚,且易感染。故医者,亦不务伤寒,专事湿温。 然比之伤寒,尤为琐屑,更难调治。所谓能医大江南之病者,思过半矣。矧其症,不独夏秋,四时兼有。其湿之盛者,犹有微热恶寒,身痛、舌白、胸痞、溺赤等症可凭,若湿之微者,依然外无痛楚,内不烦扰,但觉倦怠嗜卧,脉证缓弱,一如虚损。 斯候也,误补之则湿遽化热而病反增剧,误消之则湿留正损而更觉难堪。又要分别阳湿阴湿,阳湿者,胃热恒多,即为湿热,阴湿者,脾阳必衰,即为湿寒。更审其伤内伤外,伤内者,脾土必虚,《内经》所谓卑隘之土,易于聚湿,胸腹必满,气机必滞;伤外者,阳气必亏,河间所谓表虚之体,易于着湿,肢体必重,关节必痛,伤内者,理脾为主;伤外者,宜气为先。阳湿者,主以苦辛;阴湿者,主以苦温。俱当以淡渗佐之。茍能明其阴阳,分其内外,临机应变,神而明之,庶不愧为医中之司命焉。

返回目录 >> 《六因条辨》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