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六因条辨

> 六因条辨卷中 秋燥条辨十一条

秋燥条辨十一条

秋燥条辨第一 秋燥初起,头胀无汗,洒洒恶寒,翕翕发热,鼻呜干燥,舌白少津,此燥热伤气,邪尚在表。宜用蒌皮、沙参、甜杏、桔梗桑叶、连翅、郁金薄荷、鲜荷叶枇杷叶、西瓜翠衣等味,辛凉透解也。 此条乃燥症之提纲。凡秋燥之来,必由秋阳太暴,致阳气化风,风又化燥,燥必化火,先伤肺金。茍其人真阴不足,木火偏燃,不觉类从就燥。其初起也,先袭皮毛,后乃入肺,故必洒洒恶寒,翕翕发热,鼻干息鸣,所见无非燥热之状。然此症不与伤寒同例,亦与温熟迥异。切不可辛温升阳,而助其燥气,又不可过于寒凉,而遏其肺气。故宜沙参、甜杏、连翘桔梗清肺热,合郁金薄荷荷叶枇杷叶疏腠理。俾肺得清肃,而燥化自清,不致蔓延为幻。 秋燥条辨第二 秋燥汗出,不恶寒,而但发热,咳痰不爽,鼻衄口干,舌白转黄,此邪热伤肺。宜用沙参,花粉、地骨皮知母、甜杏、玉竹、元参,甘草连翘枇杷叶、西爪翠衣等味,清肺泄热也。 上条无汗恶寒,例宜透解。此条汗出不恶寒,而但发热,乃邪不肯解,而渐传乎肺,故咳痰、舌黄、鼻衄,已现热逼肺营之状。必用沙参、花粉、骨皮、杏仁知母玉竹、元参、连翘,清肺金而解热邪也。 秋燥条辨第三 秋燥热不解,舌赤黄燥,呛咳胸痛,朝凉暮热,此肺热传营。宜用沙参麦冬、鲜石斛、鲜生地、桑叶、甜杏、川贝、花粉、连翘等味,清营却热也。 此言热不解,而舌赤心黄少津,是邪渐入营,肺犹未清。故呛咳胸痛,朝凉暮热,入络之形已着,不得不借沙参麦冬、斛、地、杏、贝,花粉、连翘,两清气血也。 秋燥条辨第四 秋燥烦热口渴,舌赤无苔,夜则热甚,咳唾痰血,此热伤肺络。宜用喻氏清燥汤,育阴清热也。 此条热既入络,伤及气血。故烦热夜甚,口渴舌赤,咳痰带血。若非喻氏清燥汤中之沙参麦冬、甜杏、川贝、桑叶石膏清气分,兼生地,阿胶滋血液,则恐邪难泄越,而滋蔓难图焉。 秋燥条辨第五 秋燥经旬不解,舌绎焦黑,神昏谵妄,斑疹累累,此热入血分。宜用犀角地黄汤加鲜石斛、元参心、连翘心、鲜菖蒲、青竹叶牛黄丸等昧,清络宜窍也。 此条营热不谆,必致入血。舌绎焦黑、昏谵烦乱,斑疹俱现,此血热甚也。故用犀角、生地、丹皮,赤芍、元参、连翘,皆凉血清热之品,又兼菖蒲、竹叶牛黄丸,芳香宣窍逐秽也。 秋燥条辨第六 秋燥舌黑,昏谵妄笑,斑色紫黑,便闭腹胀,频转矢气,此热结在腑。宜用生首乌,鲜生地,鲜石斛大黄、元明粉、甘草等味,逐邪养正也。 上条热入血分,而用凉血清热;此条血热不解,瘀结在腑,其舌黑、昏谵虽同,但少腹胀而便闭,转矢气者,断非清凉可解。故用首乌,生地,石斛甘草保养真阴,兼大黄、元明粉攻涤热邪,既不伤正,又能逐邪,庶为两全。 秋燥条辨第七 秋燥犯肺,其人素有咳血,更加身热头汗,舌赤脉数,呛咳益剧,此热逼动血。宜用苇茎汤加西瓜翠衣,杏仁、川贝、鲜荷叶沙参地骨皮等味,两清太阴气血也。 素有咳血,肺气已伤,加以臭热头汗,舌赤脉数,呛咳,是外来之燥火,消烁肺金而致动血。故用苇茎、桃仁、东瓜仁,薏仁、杏仁、川贝、沙参西瓜翠衣,地骨皮,清肺通络。如再不止,以清燥汤育阴清金,方为妥贴。 秋燥条辨第八 秋燥犯肺,其人阴分素亏,加以身热汗多气喘,脉洪无力,此燥火刑金。宜用玉女煎加地骨皮百合麦冬、五味、西洋参等味,清金滋水也。 此言素禀阴亏,木火易炎,更加身热汗多气喘,脉洪,燥热之状甚炽。故用玉女煎,滋养肾阴,又清肺热,俾肺得清肃而能生水,水得滋养,而能制火焉。 秋燥条辨第九 秋燥汗出不解,口大渴,日晡发热,清晨则凉,状虽如疟,而无寒战,此瘅疟也。宜用西参、生地、麦冬,百膏、知母、花粉、青蒿甘草粳米等味,甘寒养阴也。 按(金柜)云,阴气先伤,阳气独发,但热无寒,是名瘅疟。主以饮食消息之,而并未注方。至喻嘉言,悟出甘凉濡润,以养胃阴之义,与饮食消息之意恰合,故用人参白虎汤,甘寒养正,又佐花粉、清蒿,清金泄木,为法中之法焉。 秋燥条辨第十 秋燥汗多不解,每临午后,寒微热甚,烦闷欲呕,舌赤脉洪,此温疟也。宜用桂枝白虎汤加杏仁厚朴,呕则加半夏茯苓等味,两清表里也。 按(金柜)云:微寒多热,烦闷欲呕,骨节疼痛,是名温疟,用桂枝白虎汤(1)。其方下自注云:一剂知,二剂巳(2)。 盖言汗多则表邪既微,故寒少;烦呕,则内燥已甚,故热多。是病在肺之表里,用白虎以清内热,合桂枝引邪出表,加杏、朴疏通内滞,半夏变和阴阳。所谓一剂知,则已知其确中病情;二剂已,则病必霍然矣。 (1)桂枝白虎汤,(金柜·疟病脉证并治第四)原方名,'白虎加桂枝汤'。 (2)其方下自注云:一剂知、二剂巳,今本《金柜·虐病脉证并治第四)白虎加桂枝汤下无此注。 秋燥条辨第十一 秋燥日久不解,误补邪留,消烁肺金,咳痰浓 浊,甚唾脓血,胸间版痛,此肺萎也。宜用苇茎汤加瓜蒌杏仁、桑皮、桔梗百合、川贝等味,清肺祛浊也。 凡炽燥热之症,重则果易辨明,轻则淹淹发热,喉燥咳逆。若误认阴虚而投滋补,则邪无出路,逗留肺内,炎炎熏灼,肺阴日损,以致咳唾浊痰,继出脓血,与肺痛似是而非,故《金柜》称为肺萎。盖廱则属实,萎则属虚,故用苇茎汤合瓜蒌、杏、贝,桑、桔、百合,宣通肺气,以化其瘀腐败浊。俾肺热得清,呼吸无阻,而病可渐瘳也。

返回目录 >> 《六因条辨》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