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六因条辨

> 六因条辨卷上 论伤暑中暑中热辨误

论伤暑中暑中热辨误

尝考仲景《金柜》,有中喝而无中暑,后贤诸书有中暑而无中喝。或以中暑即伤暑;或以中喝即中热,或以伤暑即伤寒;议论纷纷,终无实指。赖张洁古出而云:静而得之谓伤暑,动而得之谓中暑。此二语颇为中窍。但于动静之间,虽如指掌,而中、伤之义,尚末缕析,犹恐难启后蒙。盖冬令风寒,原有中、伤之异,而夏间暑热,岂无伤,中之分?夫寒有伤寒、中寒之路,大凡伤于阳经在表,则为伤寒;中于阴经在里,则为中寒。冬令如斯,夏间果无待言矣。凡人于盛暑之时·纳凉广厦,避暑深阴,阳为阴遏,腠理闭塞,俄而无汗,头痛身疼 恶寒发热,胸闷呕恶,此即静而得之为伤暑也。更有暑热相逼,好食生冷,不禁房欲,遂致肾阳内歉,腠理不密,寒凉暑湿,乘虚直入,顷刻胸腹闷痛,肢逆汗冷,吐泻交作,此无论动静,而即为中暑也。若此则冬有伤寒,即夏有伤暑;冬有中寒,即夏有中暑也明矣。至于夏暑炎蒸,赤日傍午,或躬视荒野,或力竭常涂,元气既虚,曝烈复逼,登时昏倒,人事不知,此即动而得之为中热也明矣。盖暑症之来路有三,而治暑之例法非一。若由此而扩充之,庶读书乏间津之叹,而临症无歧路之迷。予所以不揣谫陋,将伤暑、中暑、中热列为条辨,以便逐一参考。至于错综融会,运用之妙,存乎其人也。

返回目录 >> 《六因条辨》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